审计战略方法怎么做 审计战略方法是什么


审计战略方法怎么做 审计战略方法是什么

文章插图
1、账项基础审计方法是指以查错防弊为主要目的 , 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审查 , 来检查各项记录准确性的审计战略方法 。注册会计师将审计对象基本限定为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账目 。从原始凭证的取得、记账凭证的编制、账簿的登记、收益的确定到财务报表的编制 , 逐一进行全面而详细地审查;或者 , 先抽查复核资产负债表记录的主要项目 , 然后抽取凭证进行详细检查 , 当然抽取的数量很大 。通过注册会计师的如此这般的“重复记账” , 来发现记账差错 , 发现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会计人员的贪污、盗窃和其他舞弊行为 , 并主要向企业主或公司股东报告 。注册会计师没有过多考虑审计风险 , 仅仅关注了报表项目本身的固有风险 。在这种方法的指导下 , 注册会计师作出审计结论所要证明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有无错弊的行为 , 即审计的主题是“行为” , 因此这样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对行为的审计” 。
2、进入20世纪 , 随着经济的发展 , 企业规模的扩大 , 会计业务越来越多 , 账项基础审计方法就越来越受到限制 , 制度基础审计方法便应运而生 , 并于 20世纪40年代开始成为审计方法的主流 。制度基础审计方法是指以验证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公允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主要目的 , 在了解和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发挥作用情况、确定对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信赖的程度的基础上 , 明确审计的范围和重点 , 合理分配审计力量和时间 , 恰当运用审计技术的审计战略方法 。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为中心的全部财务报表及相关财务资料 , 以及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等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被确定为审计对象 。将对财务报表发表意见作为审计目的 。运用内部控制制度概念 , 考虑内部会计控制包括会计系统和程序 , 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调查、测试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质性测试 , 获取审计证据 。在抽取样本进行实质性测试时考虑审计风险 , 而且不单是固有风险 , 还包括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广泛采用审计抽样 , 抽样方法从任意抽样、判断抽样发展到统计抽样 。
【审计战略方法怎么做 审计战略方法是什么】3、审计报告使用人扩大到股东、债权人、证券交易机构、税务、金融机构及潜在投资者等社会公众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有效 , 财务报表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就小 , 财务报表就真实、公允 , 审计范围就可以相对小些;反之内部控制制度薄弱、不可靠 , 财务报表发生错弊的可能性就大 , 注册会计师为验证财务报表的公允反映 , 就必须扩大审计范围 , 抽查更多样本;这一实践经验 , 在这种方法下得到了空前运用 。制度基础审计方法 , 使审计同管理科学结合起来 , 提高了审计效率 , 控制了审计风险;它使注册会计师审计由“对行为的审计”发展为“对信息的审计” , 使审计具备了现代审计的特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