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

丝瓜《中药大辞典》:丝瓜拼音Sī Guā
别名天丝瓜、天罗、蛮瓜(《本事方》) , 绵瓜(《续本事方》) , 布瓜(《古今合璧事类备要》) , 天罗瓜(《普济方》) , 鱼螆(《奇效良方》) , 天吊瓜、纯阳瓜、倒阳菜(《滇南本草》) , 天络丝(《医学正传》) , 天罗布瓜(《妇人良方补遗》) , 虞刺、洗锅罗瓜(《纲目》) , 天罗絮(《群芳谱》) , 纺线(《医林纂要》) , 菜瓜(《植物名汇》) , 水瓜(《岭南采药录》) , 缣瓜(《中国药植志》) , 絮瓜、砌瓜(《广州植物志》) , 坭瓜(《广西中兽医药植》) 。
出处《滇南本草》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或粤丝瓜的鲜嫩果实;或霜后干枯的老熟果实(天骷髅) 。嫩丝瓜于夏、秋间采摘 。老丝瓜(天骷髅)须于秋后采收 。
原形态①丝瓜
一年生攀援草本 , 幼时全株密被柔毛 , 老时近于无毛 。茎长可达7~10米 , 圆形 , 常有角棱 , 幼茎绿色 , 被稀疏柔毛 , 卷须通常3歧 。叶互生;叶柄多角形 , 具柔毛 , 长4~9厘米;叶片圆心形 , 长8~25厘米 , 宽15~25厘米 , 掌状3~7裂 , 裂片常呈三角形 , 先端渐尖或锐尖 , 边缘具细齿 , 上面深绿色 , 下面淡绿色 , 幼时具有刺毛 , 老时粗糙无毛 , 主脉3~7条 。花单性 , 雌雄同株 。雌花单生 , 具柄 , 雄花为总状花序;花萼5深裂 , 裂片绿色 , 卵状披针形 , 外面被细柔毛;花冠黄色、淡黄色或近白色 , 呈5深裂 , 裂片阔倒卵形 , 长3~5厘米 , 宽2.4~4.5厘米 , 边缘波状;雄蕊3~5 , 花药2室 , 多弯曲似"S"形 , 花丝分离 。基部膨大 , 被柔毛;于房下位 , 圆柱形 , 3室 , 胚珠多数 , 柱头3 , 肥厚 , 各2裂而外展 。瓠果常下垂 , 长圆柱形 , 长18~60厘米;幼时绿带粉白色 , 有深绿色纵纹 , 老熟时成黄绿色或绿褐色;果肉内生坚韧的网状纤维 。种子长方卵形而扁 , 黑色 , 边缘有翅 。花期5~7月 。果期6~9月 。
全田各地均有栽培 。
②粤丝瓜
形与上种相似 , 不同点为:叶呈掌状浅裂;雄蕊2~3枚;瓠果较短小而有明显的棱角 。
栽培于广东及广西等地 。
以上两种植物的根(丝瓜根)、茎(丝瓜藤)、茎中汁(天萝水)、叶(丝瓜叶)、花(丝瓜花)、瓜蒂(丝瓜蒂)、果皮(丝瓜皮)、老瓜内的纤维(丝瓜络)及种子(丝瓜子)亦供药用 , 各详专条 。
化学成分丝瓜的果实含皂甙、丝瓜苦味质、多量粘液与瓜氨酸 。籽苗含葫芦素 。丝瓜的汁液含皂甙、粘液、木聚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 。
粤丝瓜全植物有杀昆虫作用 。果实对鱼毒性很大 , 未发现有鱼藤酮 , 但含有氢氰酸 。
性味甘 , 凉 。
①《纲目》:"甘 , 平 , 无毒 。"
②《本经逢原》:"甘 , 寒 。无毒 。"
③《医林纂要》:"甘咸 , 寒 。"
归经入肝、胃经 。
①《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 。"
②《本草求真》:"入经络 , 兼入肠、胃 。"
③《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
功能主治清热 , 化痰 , 凉血 , 解毒 。治热病身热烦渴 , 痰喘咳嗽 , 肠风痔漏 , 崩带 , 血淋 , 疔疮 , 乳汁不通 , 痈肿 。
①朱震亨:"治痘疮不快 , 枯者烧存性 , 入朱砂研末 , 蜜水调服 。"
②《本草蒙筌》:"治痘疮脚痛 , 烧灰 , 敷上 。"
③《医学入门》:"治男妇一切恶疮 , 小儿痘疹余毒 , 并乳疽、疔疮 。"
④《纲目》:"煮食除热利肠 。老者烧存性服 , 去风化痰 , 凉血解毒 , 杀虫 , 通经络 , 行血脉 , 下乳汁;治大小便下血 , 痔漏崩中 , 黄积 , 疝痛卵肿 , 血气作痛 , 痈疽疮肿 , 齿匿 , 痘疹胎毒 。"
⑤汪连仕《采药书》:"天骷髅 , 治妇人白带血淋 , 臌胀积聚 , 一切筋骨疼痛 。"
⑥《陆川本草》:"生津止渴 , 解暑除烦 。治热病口渴 , 身热烦躁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 3~5钱(鲜者2~4两);或烧灰研末 。外用:捣汁涂或研末调敷 。
注意①《滇南本草》:"不宜多食 , 损命门相火 , 令人倒阳不举 。"
②《本经逢原》:"丝瓜嫩者寒滑 , 多食泻人 。"
复方①治肠风:绵瓜不拘多少 , 烧灰存性 , 酒调二钱 , 空心下 。(《续本事方》)
②治痔漏脱肛:丝瓜烧灰、多年石灰、雄黄各五钱 。为末 , 以诸胆、鸡子清及香油和调贴之 , 收上乃止 。(《孙天仁集效方》)
③治肛门酒痔:丝瓜烧存性 , 研末 , 酒服二钱 。(《纲目》)
④治白崩:棕榈(烧灰)、丝瓜 。上各等分 , 为细末 。空心酒调下 。(《奇效良方》)
⑤治风热腮仲:丝瓜烧存性 , 研末 , 水调搽之 。(《纲目》)
⑥治痈疽不敛 , 疮口太深:丝瓜捣汁频抹之 。(《仁斋直指方》)
⑦治天疱湿疮:丝瓜汁调辰粉频搽之 。(《纲目》)
⑧治玉茎疮溃:丝瓜连子捣汁 , 和五倍子末赖搽之 。(朱震亨)
⑩治干血气痛 , 妇人血气不行 , 上冲心膈 , 变为干血气者:丝瓜一枚 , 烧存性 , 空心温酒服 。(《寿域神方》)
⑾治经脉不通:干丝瓜一个为末 , 用白鸽血调成饼 , 日干 , 研末 。每服二钱 , 空心酒下 , 先服四物汤三服 。(《海上名方》)
⑿治酒痢便血腹痛 , 或如鱼脑五色者:干丝瓜一枚 , 连皮烧研 , 空心酒服二钱 。一方煨食之 。(《经验良方》)
⒀治乳汁不通:丝瓜连子烧存性 , 研 。酒服一、二钱 , 被覆取汗 。(《简便单方》)
⒁治风虫牙痛:经霜干丝瓜烧存性 , 为末擦之 。(《仁斋直指方》)
(15)生丝瓜适量 , 煮汤服食 , 可预防麻疹 。
(16)生丝瓜绞汁和蜜少许服;或用丝瓜藤切断 , 自然滴下之水一小杯 , 炖热加冰糖服 , 治百日咳
(17)生小丝瓜(连蒂)数条 , 切断 , 放砂锅内煮烂 , 取浓汁服 , 治哮喘
(18)生丝瓜(或叶) , 捣烂取汁 , 涂患处 , 治天泡疮 , 黄水疮 , 热疖 , 荨麻疹
(19)经霜丝瓜一条 , 切碎 , 泡开水服 , 治急性喉炎、喉痛声哑 。
(20)丝瓜仁30克 , 煮鲢鱼食 , 治乳少 。
(21)丝瓜仁焙干研末 , 每服10克 , 治咳痰不易 。
(22)鲜丝瓜叶洗净捣烂 , 涂擦神经皮炎患处 , 直至局部发红 , 甚至见隐血为止 , 每七天一次 , 治神经性皮炎
(23)老丝瓜(去皮) , 放瓦上焙干存性研末 , 用黄酒调服10克 , 治肺痈 , 疝气疼痛 , 产后腹痛 。
(24)丝瓜速溶饮:经霜老丝瓜一条 , 洗净去子切碎 , 加水适量煎熬一小时后去渣 , 液汁继续用小火煎熬至稠粘时停火 , 加入白糖粉100克拌匀装瓶 。随时用10克 , 开水冲化食用 。可治急、慢性咽炎 , 喉炎 , 扁桃腺炎等症 。
(25)丝瓜瘦肉汤:鲜丝瓜250克左右切块 , 猪瘦肉200克左右切片 。加水适量共煮汤 , 煮熟后用食盐调味 , 佐餐食用 。有清热利肠 , 解暑除烦作用 。适用于夏天暑热烦渴 , 初期内痔大便出血等症 。
(26)痘疮不快 。用老丝瓜近蒂三寸 , 连皮烧存性 , 研为末 , 砂糖水送服 。
(27)痈疽不敛 , 疮口很深 。有丝瓜捣汁频频涂搽 。
(28)风热肋肿 。用丝瓜烧存性 , 研为末 , 水调涂搽 。
(29)坐板疮 。用线瓜皮焙干 , 研为末 , 烧酒调匀涂搽 。
(30)手足冻疮 。用老丝瓜烧存性 , 调腊猪油涂搽 。
(31)痔漏脱肛 。用丝瓜烧灰、多年石灰、雄黄各五钱 , 共研为末 , 以猪胆、鸡蛋清及香油调药敷贴 , 直至脱肠收上 。
(32)肠风下血 。用霜后干丝瓜烧存性 , 研为末 , 空心服二钱 , 酒送下 。
(33)血崩 。用老丝瓜烧灰、棕榈烧灰等分 , 盐酒或盐汤送服 。
(34)乳汁不通 。用丝瓜连子烧存性 , 研为末 , 酒送服一、二钱 , 厚盖发汗即通 。
(35)小肠气痛 , 绕脐冲心 。用老丝瓜连蒂烧存性 , 研为末 。每服三钱 , 热酒调下 。病重者服两、三次即消 。
(36)卵肿偏坠 。用老丝瓜烧存性 , 研为末 , 炼蜜调成膏 。每晚以好酒关服一匙 。
(37)腰痛 。用丝瓜子炒焦 , 捣烂 , 酒送服 。以渣敷痛处 。
(38)喉闭肿痛 。用丝瓜研汁灌下 。
(39)化痰止咳 。用丝瓜烧存性 , 研为末 , 加枣内做成丸子 , 如弹子大 。每服一丸 , 温酒送下 。
(40)风气了牙痛 。用生丝瓜一个 , 擦盐火烧存性 , 研为末频频擦牙 , 涎尽即愈 。如肋肿 , 可用末调水敷贴 。此方治蛀牙无效 。
(41)刀疮 。用古石灰、新石灰、丝瓜根叶、韭菜根各等分 , 捣至极烂 , 作成饼 , 阴干 , 研末涂搽 。止血、定痛 , 生肌 , 有特效 。
(42)诸疮久溃 。用丝瓜老根熬水洗搽 。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丝瓜拼音Sī Guā
英文名fruit of Towel Gourd, Suakwa Vegetablesponge
别名天丝瓜、天罗、蛮瓜、绵瓜、布瓜、天罗瓜、鱼鲛、天吊瓜、纯阳瓜、天络丝、天罗布瓜、虞刺、洗锅罗瓜、天罗絮、纺线、天骷髅、菜瓜、水瓜、缣瓜、絮瓜、砌瓜、坭瓜 。
出处1.出自《滇南本草》2.《纲目》:丝瓜 , 唐宋以前无闻 , 今南北皆有之 , 以为常蔬 。二月下种 , 生苗引蔓延树竹 , 或作棚架 。其叶大如蜀葵而多丫尖 , 有细毛刺 , 取汁 , 可染绿 。其茎有棱 , 六 , 七月开黄花 , 五出 , 微似胡瓜花 , 蕊瓣俱黄 。其瓜大寸许 , 长一、二尺 , 甚则三、四尺 , 深绿色 , 有皱点 , 瓜头如鳖首 。嫩时去皮 , 可烹可曝 , 点茶充蔬 。老则大如杵 , 筋络缠纽如织成 , 经霜乃枯 , 涤釜器 , 故村人呼为洗锅罗瓜 。内有隔 , 子在隔中 , 状如栝
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或奥丝瓜的鲜嫩果实;或霜后干枯的老熟果实(天骷髅)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Luffa chylindrica (L.) Roem.2.Luffa acutangula (L.) Roxb.
采收和储藏:嫩丝瓜于夏、秋间采摘 , 鲜用 。老丝瓜(天骷髅)于秋后采收 , 晒干 。
原形态一年生攀援草本 。茎枝粗糙 , 有棱沟 , 有微柔毛 。茎须粗壮 , 通常2-4枝 。叶互生;叶柄粗糙 , 长10-12cm , 近无毛;叶片三角形或近圆形 , 长宽均为10-12cm , 通常掌状5-7裂 , 裂片三角形 , 中间较长 , 长8-12cm , 洗端尖 , 边缘有锯齿 , 基部深心形 , 上面深绿色 , 有疣点 , 下面浅绿以 , 有短柔毛 , 脉掌状 , 具白色长柔毛 。花单性 , 雌雄同株;雄花通常10-20朵生于总状花序的顶端 , 花序梗粗壮 , 长12-14cm , 花梗长2cm;花萼筒钟形 , 被短柔毛;花冠黄色 , 幅状 , 开后直径5-9cm , 裂片5 , 长圆形 , 长0.8-1.3cm , 宽0.4-0.7cm , 里面被黄白色长柔毛 , 外面具3-5条突起的脉 , 雄蕊5 , 稀3 , 花丝6-8mm , 花初开放时稍靠合 , 最后完全分离;雌花单生 , 花梗长2-10cm;花被与雄花同 , 退化雄蕊3 , 子房长圆柱状 , 有柔毛 , 柱头3 , 膨大 。果实圆柱状 , 直或稍弯 , 长15-30cm , 直径5-8cm , 表面平滑 , 通常有深色纵条纹 , 未成熟时肉质 , 成熟后干燥 , 里面有网状纤维 , 由先端盖裂 。种子多数 , 黑色 , 卵形 , 扁 , 平滑 , 边毋狭翼状 。花、果期夏秋季 。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气候 , 耐高温、高湿 , 忌低温 。对土壤适应性广 , 宜选择土层深厚、潮湿、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 , 不宜瘠薄的土壤 。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 , 直播或育苗移栽法 。直播法:3-4月 , 整地作畦 , 宽约3m 。种子经浸种催芽 , 于畦面两边播种2行 。株距35cm , 开穴 , 每穴播3粒种子 , 1hm2约需种子300-450g 。育苗移栽法:2-3月 , 在保温苗床上 , 用营养钵育苗当瓜苗长出2-3片真叶时 , 即可移植 。栽植密度同直播 。
田间管理 苗期 , 每星期追肥1次 。结果期 , 每采收1-2次 , 追肥1次 , 肥料以人畜粪尿和复合肥为主 。整个生长期 , 经常进行中耕除草、培垄 。适时进行人工引蔓、绑蔓 , 以辅助其上架或上棚 , 棚架高2m 。上棚前的侧蔓均摘除 , 上棚后的侧蔓一般不再摘除 。盛果期 , 摘除过密的老黄叶和多余的雄花 , 把搁在架上或被卷须缠绕的边幼瓜调整垂挂在棚内生长 , 摘除畸形瓜 。
病虫害防治 霜霉病 , 为害叶子 。发病始期喷40%已磷铝3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 , 交替喷洒 , 隔7-10d喷1次 , 连续3-4次 。白粉病 , 国害叶子 。发病始期喷50%托布津800倍液或25%粉锈宁4000倍液 , 隔10d1次 , 连续喷3-4次 。黄守瓜虫 , 成虫为害叶子 , 幼虫为害根 。还有瓜蚜 , 为害嫩茎和叶子 。
性状性状鉴别 1、丝瓜 果实(瓠果)长圆柱形 , 长20-60cm , 肉质 。绿而带粉白色或黄绿以 , 有不明显的纵向浅沟或条纺 , 成熟后内有坚韧的网状瓜络 。
1、奥丝瓜 与上者主要区别点为:果实具明显的棱角 。
化学成分丝瓜果实含三萜皂甙成分:丝瓜甙(lycyoside)A、F、J、K、L、M , 3-o-β-D-hlucopyranosyl hederagenin) , 3-O-β-D-吡喃葡萄糖基齐墩果酸(3-O-β-D-glucopyranosyloleanolic acid)[1].还含丙二酸(malonic acid)、枸橼酸(citric acid)等脂肪酸[2] , 瓜氨酸(citrulline)[4]等 。此外 , 在丝组织培养液中还提取取一种具抗过敏活性物质泻根醇酸(bryonolicacid)[5].
药理作用1、抗病毒作用鲜嫩丝瓜提取物(LO43)腹腔注射时对刚断奶小鼠皮下感染已型脑炎病毒有显明显预防作用 , 感染病毒前注射LO43 , 保护率可达60%-80% 。在感染病毒后注射LO43 , 保护率只有20%-27% , LO43对已型脑炎病毒无直接灭活作用 。初步实验提示 , LO43是一种干拢素诱生剂 , 其有效成分可能是又链RNA , 尚需进一步证实[1]丝瓜芽(种子发芽后剪去叶及根)提取物(LO42)对已型脑炎病毒也有相似的作用 , LO42的有效成分可被已醇沉演 , 主要含多糖和核酸[2] 。家兔静注LO42具有明显的诱生干拢素作用 , 其有效成分是核酸 , 多粮部分无效[3] 。
2、抗过敏作用 丝瓜组织培养细胞中的泻根醇酸(BA) , 不仅具有与甘草次酸(GA)几乎相同的抗过敏作用(大鼠I型过敏反应) , 而且显示了比GA强几倍的抑制小鼠耳触性Ⅳ型过敏瓜在的作用;另外 , 对组胺、血清素或舒缓激肽引起的小鼠足趾肿胀 , BA显示了比GA强10倍或10倍以上的抑制效果 。BA不同于GA , 完全不抱制甾体类激素的代谢酰活性(BASK)[4] 。
泻根醇 酸是一个有意义的抗过敏药 , 其在丝瓜人工培养液中含量很高 , 而且易于转化为作用更强的衍生物[5] 。
3、从奥丝扭瓜种子中分离得一种糖蛋白 , 对妊娠大鼠可引起中期流产作用 。对无细胞系统可抑制蛋白质合成[6] 。
4、毒性 LO43 100μg/ml对部养的兔肾细胞没有毒性 。小鼠每次腹腔注射LO43 200μm/只 , 76h内注射8次 , 全部存活 , 兔静注LO43 6mg/kg , 体温未见升高[1] 。。小鼠每4h腹腔注射120μg/只 , 共6次;呀每8h注射1次 , 共3次 , 随后每12h1次 , 共5次 。以小鼠全部存活[2] 。。小鼠口服BASK4g/kg , 亦不引起死亡[5] , 小鼠腹腔注射泻根醇酸1g/kg , 2星期内无死亡[7] 。
性味味甘;性凉
归经归肺;肝;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凉血解毒 。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下血 , 痔疮出血;血淋;崩漏;痈疽疮疡;乳汁不通;无名肿毒;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 9-15g , 鲜品60-120g;或烧存性为散 , 每次3-9g 。外用:适量 , 捣汁涂 , 或捣敷 , 或研末调敷 。
注意1.《滇南本草》:不宜多食,损命门相火 , 令人倒阳不举 。
2.《本经逢原》:丝瓜嫩者寒滑 , 多食泻人 。
各家论述1.《学圃杂疏》:丝瓜 , 北种为佳 , 以细长而嫩者为美 。性寒 , 无毒 , 有云多食之能萎阳,北人时啖之 , 殊不尔 。然用其蒂可治小儿痘;汁滴瓶中 , 能消痰火 , 其凉可知矣 。
2.《本草求真》:丝瓜性属寒物、味甘体滑 。凡人风痰湿热 , 蛊毒血积 , 留滞经络 , 发为痈疽疮疡 , 崩漏肠风 , 水肿等症者 , 服之有效 , 以其通经达络 , 无处不至 。但过服亦能滑肠作泄 , 故书有言 , 此属菜中不足 , 食之当视脏气以为可否也 。朱震亨:治痘疮不快 , 枯者烧存性 , 入朱砂研末 , 蜜水调服 。
3.《本草蒙筌》:治痘疮脚痛 , 烧灰 , 敷上 。
4.《医学入门》:治男妇一切恶疮 , 小儿痘疹余毒、并乳疽、疔疮 。
5.《纲目》:煮食除热利肠 。老者烧存性服 , 去风化痰 , 凉血解毒 , 杀虫 , 通经络 , 行血脉 , 下乳汁;治大小便下血 , 痔漏崩中 , 黄积 , 疝痛卵肿 , 血气作痛 , 痈疽疮肿 , 痘疹胎毒 。
6.汪连仕《采药书》:天骷髅 , 治妇人白带血淋 , 臌胀积聚 , 一切筋骨疼痛 。
7.《陆川本草》:生津止渴 , 解暑除烦 。治热病口渴 , 身热烦躁 。
摘录《中华本草》
【丝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