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首乌作者是谁,元和旦分别是什么意思

元和旦分别是什么意思

何首乌作者是谁,元和旦分别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元是初、始的意思 , 旦指天明的时间 , 也通指白天 。“元旦”一词通常指历法中的首月首日 , 如阴历“正月一日”、阳历“1月1旦”等 。在中国历史上 , “正月一日”有许多称谓 , 如元旦、元日、元正、元辰、元春、上日、元朔等 , 但在诸多称谓中还是以称“元旦”最普遍 , 时间最长久 。
何首乌作者是谁《何首乌传》作者:李翱
何首乌者 , 顺州南河县人 , 祖名“能嗣” , 父名“延秀” 。能嗣本名“田儿” , 生而阉弱 , 年五十八 , 无妻子 。常慕道术 , 随师在山 。一日醉卧山野 , 忽见有藤二株 , 相去三尺余 , 苗蔓相交 , 久而方解 , 解了又交 。田儿惊讶其异 , 至旦则掘其根回 。问诸人 , 无识者 。后有山老忽来 , 示之 , 答曰:“子既无嗣 , 其藤乃异 , 此恐是神仙之药 , 何不服之?遂杵为末 , 空心酒服一钱 。七日而思人道 , 数月似强健 , 因此又常服 , 加之二钱 。经年旧疾皆痊 , 发乌容少 。十年之内 , 即生数男 , 乃改名“能嗣” 。又与其子延秀服 , 皆寿百六十岁 。延秀生首乌 。首乌服药 , 亦生数子 , 年百三十岁 , 发犹黑 。有李安期者 , 与首乌乡里亲善 , 窃得方服 , 其寿亦长 , 遂述其事传之云 。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寒字的两层含义这首五言古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时 。公元810年(元和五年) , 柳宗元被贬永州的第六个年头 , 他终于在潇水西冉溪畔购得一地 , 经过疏泉穿池 , 构亭筑屋 , 终于与农圃为邻住了下来 , 还自己经营了菜园 , “甘为永州民” 。并与一位身份较低的女子结合 , 生了女儿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当写于在这期间 。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
这是一个深秋的夜晚 。永州的深秋本来气候宜人 , 但身处异乡的柳宗元却感到寒气阵阵 。是夜梦醒时分 , 正是夜半 , 四野万籁无声 , 窗外亮如白昼 , 适才的梦境仍历历在目 。诗人辗转反侧 , 再也无法入眠 , 百无聊赖中 , 连露水滴落的细微声音也听到了 , 环境非常寂静 。露水下降 , 本来是不易觉察到的 , 这里用“闻” , 是有意把细腻的感觉显示出来 。于是他干脆起床 , “开户临西园” 。
来到西园 , 只见: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 , 清凉月色 , 照射疏竹 , 仿佛听到一泓流水穿过竹根 , 发出泠泠的声响 。“泠泠”两字用得极妙 。“月”上用一个“寒”字来形容 , 与下句的“泠泠”相联系 , 又与首句的“繁露坠”有关 。露重月光寒 , 夜已深沉 , 潇潇疏竹 , 泠泠水声 , 点染出一种幽清的意境 , 令人有夜凉如水之感 。在这极为静谧的中夜 , 再侧耳细听 , 听得远处传来从石上流出的泉水声 , 似乎这泉声愈远而愈响 , 山上的鸟儿有时打破岑寂 , 偶尔鸣叫一声 。
“石泉远逾响” , 看来难以理解 , 然而这个“逾”字 , 却更能显出四野的空旷和寂静 。山鸟时而一鸣 , 固然也反衬出夜的静谧 , 同时也表明月色的皎洁 , 竟使山鸟误以为天明而鸣叫 。“泉响” , “鸟喧”采用可通感的手法 , 从听觉角度来表达 。“露”“月”“泉”“鸟”这四种意象相互融合 , 以动衬静 , 突显了诗人被贬谪后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 。
面对这幅空旷寂寞的景象 , 诗人斜倚着柱子 , 观看 , 谛听 , 一直到天明 。诗人“倚楹至旦”的沉思苦闷形象 , 发人深思 。他在这样清绝的景色中沉思直至天边破晓 。“寂寞将何言”一句 , 可谓此时无言胜有言 。“寂寞”两字透出了心迹 , 他感到自己复杂的情怀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
这首诗 , 构思新巧 , 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响 , 来进行描写 , 以有声写无声 , 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 , 从而衬托他谪居中郁悒的情怀 , 即事成咏 , 随景寓情 。从表面看来 , 似有自得之趣 , 而终难如陶渊明、韦应物之超脱 。
【何首乌作者是谁,元和旦分别是什么意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