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号是什么节日呢 清明节是怎样诞生的

我们的节日
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古代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清明节,家人一起扫墓祭祖,表达对先人的尊敬;朋友结伴踏青游玩,感受春天的魅力;人们一同走到田野,种下棵棵树苗;孩童们三两成群,放着风筝 。在清明节的民俗活动丰富有趣的同时,背后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传承至今 。
关于清明节的知识,你了解多少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清明节是哪一天呢?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 。与其他中国传统节日用月亮历法的阴历不同,清明节是一个太阳历法的阳历日期 。按阳历计算,清明可以固定在4月5日或4日(以当年二月平或29日而差异) 。从天文角度说,4月5日或6日视太阳(视太阳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到达黄经15度的时候,这时就可以定为清明 。
因此,清明节的日期是在4月4日至4月6日这三天之间变化的 。根据数据统计,从1582年开始计算到2100年,在这518年中,清明节在4月4日的有21年;4月5日的有281年;4月6日的只有18年 。今年的清明节就是在4月5日 。
清明节是怎样诞生的?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年四季气候等方面的变化,供古代劳动人民安排农事活动 。二十四节气众多,那么清明节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人民共同的节日呢?这离不开上巳节和寒食节这两个古代节日 。
古人用干支纪年,上巳指的就是三月上旬的巳日,因为干支纪年的时间会有所变动,所以在魏晋之后,普遍固定三月三为上巳节 。在这一天,人们会前往水边举行祭祀活动,后来增加了一些娱乐活动,到了唐代更是成了全国性的重要节日 。
在时间上,上巳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的时间往往重叠,寒食节和清明节紧紧相连,寒食节禁火三日,至清明节才换新火 。在唐代的时候,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三个节日的习俗已经比较模糊,到了宋代以后自然而然地合而为一了 。
在清明节中,我们常会外出踏青,祭祖扫墓,部分地区现在还保留着禁火三天的习俗,就是因为上巳节、寒食节和清明节三节合一 。
清明节的发展历史
唐代的清明节
唐代的清明节和寒食节并没有合并在一起,寒食节的最后一日即清明节 。唐代时由于经济的兴盛、政治文化的繁荣,人们的心态比较开放,清明节中人们没有了寒食节纪念介子推的感伤心情,更多的则是游玩所带来的喜悦,白天赏花,晚上听歌放松 。除此之外,清明节也是新进士举行宴集的节日 。
宋代的清明节
在宋代,清明节是非常重要的节日,除了要扫墓拜祭,来表达对先祖的缅怀之情外,还有很多娱乐活动穿插在其中 。这一天是民间娱乐集中的日子,田野如同闹市一般,人们或是在绿树之下,或是在花园之中,一同饮酒畅乐,都城中唱歌跳舞的人也四处表演遍布四周,直到傍晚人们才散去 。部分地区还会举行赛龙舟活动 。除此之外,宋代清明这天还会举行成年礼 。
宋代以后的清明节
宋代以后,清明节活动基本确定,节日的娱乐性日益增强,外出踏青游玩、划龙舟、放风筝等成了人们主要的活动 。同时,清明节的扫墓祭拜也保留了下来,人们在这天会表达自己对先人的缅怀之情 。清明节成了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 。
山东地区的清明节习俗有哪些呢?
扫墓
扫墓是清明节的一项主要活动 。过去在胶东大部分农村地区,清明节要到祖先坟墓所在地去祭拜,俗称“扫墓”“上坟” 。祭祀前会先将祖先坟墓周边的草拔掉,重新培土 。将饽饽、白酒等祭祀品摆上,点上纸钱、纸扎品等 。随着文明祭祀新风的兴起,现在扫墓形式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为祖先献上一束菊花以表哀思,年轻人则是通过手机进行云祭扫 。
捏面燕
清明节是春燕回迁的时节,胶东地区有清明捏面燕的习俗 。“面燕”是用小麦面粉配上食用染料,经手工揉、搓、捏、剪、压等工序,最后上锅蒸制而成,当地人民用捏面燕的方式方式来迎接春天的到来,期盼新的一年农业生产风调雨顺、海上鱼虾满舱 。
荡秋千
清明时节,在胶东多地仍保留着荡秋千的习俗 。清明节这天,男女老幼,身着新衣在绿杨深处,或在街前广场,立木为架,上架横木,下悬二绳,绳下横系一板,人在板上可坐可立,手握两绳可前后上下飘荡,极富乐趣 。秋千荡得越高,就预示着将来的日子过的越好 。
吃鸡蛋
【4月4号是什么节日呢 清明节是怎样诞生的】清明节吃鸡蛋其源起是先秦时代某些地区有禁火习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鸡蛋是度过这一时期的最好的食品储备 。清明节吃鸡蛋还寄寓着人们对生命、生育的敬畏与崇信之情,同时鸡蛋又富含多种营养物质,民间习俗认为清明吃鸡蛋,一整年都有好身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