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原则


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原则

文章插图
文章目录
一、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原则
二、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三、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措施
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原则1、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原则
口服铁剂: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特效药,若无特殊原因,应采用口服法给药;二价铁盐容易吸收,故临床均选用二价铁盐制剂 。常用的口服铁剂有硫酸亚铁、富马酸铁、葡萄糖酸亚铁、琥珀酸亚铁,力蜚能等,口服铁剂的剂量为元素铁每日4~6mg/kg,分3次口服,一次量不应超过元素铁1.5~2mg/kg;以两餐之间口服为宜,既可减少胃肠副反应,又可增加吸收 。
铁剂治疗后反应:口服铁剂12~24h后,细胞内含铁酶开始恢复,烦躁等精神症状减轻,食欲增加 。网织红细胞于服药2—3天后开始上升,5~7日达高峰,2~3周后下降至正常 。治疗1~2周后血红蛋白逐渐上升,通常于治疗3~4周达到正常 。如3周内血红蛋白上升不足20g/L,注意寻找原因 。如治疗反应满意,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再继续服用铁剂6~8周,以增加铁储存 。
2、什么是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指由于体内贮存铁消耗殆尽、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 。在红细胞的产生受到限制之前,体内的铁贮存已耗尽,此时称为缺铁 。
3、缺铁性贫血的疾病诊断
【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原则】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常有家族史,血片中可见多数靶形红细胞,血红蛋白电泳中可见胎儿血红蛋白或血红蛋白A2增加 。患者的血清铁及转铁蛋白饱和度、骨髓可染铁均增多 。
慢性病贫血,血清铁虽然降低,但总铁结合力不会增加或有降低,故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或稍增加 。血清铁蛋白常有增高 。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临床上不多见 。好发于老年人 。主要是由于铁利用障碍 。常为小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血清铁增高而总铁结合力正常,故转铁蛋白饱和度增高 。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营养性贫血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3岁以内宝宝约有30-40%有不同程度贫血,其中以6个月-2岁发病最多见 。营养性贫血的发病比较有规律性,临床上发现大多生在6个月到2岁的小孩,这个时期是孩子的萌芽阶段,就是开始长乳牙到乳牙发育完全的时期,过了这个时期之后,营养性贫血的发病就减少了 。
贫血的原因,常见的有四个 。第一个就是先天储铁不足 。正常胎儿从母体获得铁约225mg,可供出生后4—5个月生长之用 。如果妈妈缺铁性贫血严重,孩子体内铁元素的储备往往是不够的,或者是孩子早产,多胎,从母体获得的铁不足以致生后3—4月就可能发生贫血 。第二种情况就是生长发育的因素 。随着宝宝高速的生长发育,体重增长,铁的需要量相对增大,若不及时供给足够的铁,就可能发生贫血 。
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措施坚持母乳喂养,母乳含铁量与牛乳相同,但其吸收率高,可达50%,而牛乳只10%,母乳喂养的婴儿缺铁性贫血者较人工喂养的少 。
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 。
及时添加绿色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促进铁的吸收 。
选择辅食时应选择强化铁的辅食 。
定期检查血色素,出生6个月或9个月需各检查一次,以后每半年检查一次 。以及时发现贫血 。
小编建议家长们,孩子是轻度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应以饮食疗法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对贫血的婴儿来说,应尽可能给予母乳喂养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食谱面要广,防止挑食偏食,不宜给小儿喝茶水,防止影响铁的吸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