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起兵为什么叫靖难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 。
明太祖朱元璋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 。因太子朱标早死,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 。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 。
【朱棣起兵为什么叫靖难】朱棣于1399年(建文元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建文帝起用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 。朱棣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官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 。战争历时四年(1399-1402年) 。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自杀,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 。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