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鸡蛋的3个小技巧 煮鸡蛋冷水下锅还是热水煮几分钟

要说食物界里性价比最高的食材,我想鸡蛋当属其一 。别看鸡蛋小小一枚,几毛钱就能买到一个,但它的作用可不小 。除了具备丰富的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外,鸡蛋的做法是多种多样,可以水煮,可以煎炸,可以蒸鸡蛋羹,也可以拿来炒菜、做甜点等等 。
【水煮鸡蛋的3个小技巧 煮鸡蛋冷水下锅还是热水煮几分钟】而最能体现鸡蛋原味的烹饪做法,那一定是简单又朴素的水煮鸡蛋 。我吃早餐的时候,都习惯来上一个水煮蛋,再淋上点生抽,那真叫一个美味 。煮鸡蛋这事,表面上看很简单,其实里面的门道还不少 。
煮鸡蛋,是热水下锅,还是冷水下锅?具体煮几分钟?有什么方法,可以让鸡蛋煮得刚刚好,口感又嫩又滑,还容易剥皮?今天懒喵就跟大家聊聊有关煮鸡蛋的话题,教会大家一套简单的方法,煮出口感好又容易剥皮的鸡蛋 。
1、煮鸡蛋,用热水还是冷水?
煮鸡蛋时,很多朋友煮着煮着,就出现了下图这种情况,鸡蛋煮开了花 。鸡蛋之所以会煮开花,跟鸡蛋下锅时的水温有直接的关系 。
鸡蛋下锅时的水温,无非就两种,热水或冷水 。是热水下锅,还是冷水下锅,会直接影响到鸡蛋的美观和口感 。
用热水下锅:煮鸡蛋时,用的鸡蛋多为刚从冰箱里取出来的生鸡蛋,或是在室内常温环境下存放的鸡蛋 。如果一下放入热水甚至沸水中,会因为冷热温差过大,导致鸡蛋爆裂破壳 。而热水中的鸡蛋,会不停地在锅内翻滚,在蛋白还没凝固的情况下,蛋壳也很容易被撞破 。此外,用热水煮鸡蛋,还容易导致鸡蛋口感变老,吃起来发柴 。
用冷水下锅:能够避开热水煮鸡蛋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煮的过程中,水温有个渐变的过程,从冷水逐渐变成热水到沸水,可以给鸡蛋适应水温更多的缓冲时间 。等到水煮热,鸡蛋开始在水中翻滚时,里面的蛋白已经基本凝固了,就不容易出现蛋壳被撞破裂的情况 。而从口感上看,冷水煮出来的鸡蛋,吃起来要更嫩滑 。
因此,煮鸡蛋时,大家记得要用冷水煮鸡蛋,将鸡蛋放入冷水中,水量刚好没过鸡蛋即可 。这样煮出来的鸡蛋,蛋壳不容易破裂,鸡蛋也会更好吃 。
2、煮鸡蛋,具体煮几分钟?
煮出来的鸡蛋口感好坏,有一个重要决定因素,那就是煮鸡蛋的时间,我们可以精确到分钟来计算 。鸡蛋煮的时间过短,蛋黄还是流体或半流体的状态,容易存在沙门氏菌污染的问题 。鸡蛋煮的时间过长,内部会发生化学变化,导致口感不佳,也不利于消化 。
大家可以参考下图的煮鸡蛋时间示意图(按水开后煮的时间计算):
水开后1-2分钟的时候,鸡蛋还处于溏心的状态,能看到里面的蛋黄在流动,这时候的鸡蛋还没煮熟,细菌还没被杀死,因此并不太适合食用;
水开后3-5分钟时,鸡蛋的蛋黄处于刚刚凝固的状态,颜色看上去比较深,这时候的鸡蛋口感最嫩,鸡蛋已经煮熟了,并且没被煮老;
水开后煮超过5分钟时,大家会发现,蛋黄的湿度明显没有前面的好,看上去干干的,颜色也变淡了,这时候的鸡蛋虽然也是煮熟了,但是吃起来口感欠佳,容易噎人 。
因此,我们煮鸡蛋的时候,等锅中水开后,再煮3-5分钟,这时候鸡蛋的口感是最好的 。
当然,煮鸡蛋的器具功率、鸡蛋的大小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具体煮的时间,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微微的调整 。
此外,我还从营养学家范志红老师那学了个“嫩煮蛋”的方法,并且实践过很多次,煮出来的鸡蛋口感也非常好,在这也分享给大家 。她的方法是:鸡蛋冷水下锅,煮到水沸腾后,立马关火,再焖5-7分钟左右即可 。
3、水煮鸡蛋,牢记3大技巧
在了解煮鸡蛋要用的水温,以及鸡蛋具体煮多长时间后,下面,再额外跟大家分享3个煮鸡蛋的小技巧:
【1、最好用新鲜的鸡蛋】
大家可能会发现,有些鸡蛋煮着煮着,蛋黄就挪了位置 。剥壳后,蛋黄不在正中间,而是偏到了一旁 。这跟鸡蛋的新鲜度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煮鸡蛋时,大家最好用新鲜的鸡蛋 。新鲜的鸡蛋中有蛋黄系带,煮的过程中,蛋黄就不容易挪动位置 。
【2、加点米醋和食盐】
蛋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在煮鸡蛋时,往水里加适量米醋,米醋中的醋酸成分会和蛋壳中的碳酸钙发生反应,蛋壳会变软 。这样鸡蛋在水中发生碰撞的时候,就不容易破裂 。而在蛋壳软化的情况下,水中加点食盐还能加速蛋白质的凝固 。
【3、煮好的鸡蛋迅速用冷水冲凉】
水煮蛋要想轻松剥壳,大家一定要记得一个关键技巧,刚煮好的鸡蛋要立马用冷水冲凉,或是放进冷水中 。这是因为刚从热水中出来的鸡蛋,蛋白和蛋壳之间连接较紧密,不好剥开 。用冷水冲是借助热胀冷缩的原理,硬性的蛋壳不变,但软性的蛋白会回缩,这样就能使它们分开,也就好剥壳了 。
大家下次煮鸡蛋的时候,就可以将上面的一套方法学以致用了 。煮鸡蛋时,记得冷水下锅煮,并且煮的时间要拿捏好 。等锅中水开后,再煮3-5分钟或是立刻关火焖5-7分钟,这时候的鸡蛋口感刚刚好,并且不会有细菌感染的风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