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在哪个城市举办 非诚勿扰在南京什么地方

文|攻主(珞思影视研究组)
今晚 , 《非诚勿扰》在江苏卫视揭开全新面纱 。4月29日 , 离南京市区一小时车程的石湫影视基地 。捕娱记现场见证过全新录制中的《非诚勿扰》 。
那一天 , 舞台背后的24个女生 , 正等待出场曲的来临 。
陌生又带感的《SoloDance》响起 , 她们随节奏鱼贯而出 , 这是全新改版的《非诚勿扰》的开场 。坐在台下观看录制的人们发现 , 一切都变了 。

非诚勿扰在哪个城市举办 非诚勿扰在南京什么地方

文章插图
Solo DanceMartin Jensen - Solo Dance
非诚勿扰在哪个城市举办 非诚勿扰在南京什么地方

文章插图
变化从出场开始 。
女嘉宾们不再像曾经的《非诚勿扰》的那样 , 以两排阵型亮相而后分流到各自的号码牌后 , 每一轮男嘉宾选择 , 她们都依次单独走上一个T型台 , 微笑着展示自己 , 然后在摄像机面前站定 。
非诚勿扰在哪个城市举办 非诚勿扰在南京什么地方

文章插图
而在她们看不见的大屏背后 , 有一个男人 , 正对着她们的脸孔沉思半晌 , 然后 , 他用手指在面前的屏幕上轻轻一划——向左 , 这女孩进入观察区;向右 , 这女孩进入心动区 。
这场心理战 , 一开始就打造出了倾斜的天平:一边12个名额 , 进入观察区 , 说明女孩的第一面没有打动这个男嘉宾 , 进入心动区 , 则说明男孩对其感兴趣 。
而接下来 , 男嘉宾将为他的“第一眼选择” , 承担所有不可预知的后果 。
微妙的选择
第一眼 , 我们就被“哑铃式”舞台结构吸引了
讲真 , 在看罢关于改版的文字介绍数遍后 , 依然有些懵 。乍看起来 , 比起以往的流程 , 新版复杂了不少 , 但走起流程来 , 其实流畅又清晰 。孟非开玩笑:“比《最强大脑》还是简单多了 。”
梳理下来 , 新流程是这样的:
第一环节:喜爱偏好 。男生置身第二现场 , 男生可见女生 , 女生不可见男生 。女生依次露面 , 出场过程中男生对女生进行第一印象的喜好选择 , 喜欢的进心动区 , 不喜欢的进观察区 。前者区域女生可灭灯 , 后者区域女生不可灭灯 , 但可通过“温度计”表示对男生的喜好 。
第二环节:男生展示 。这一部分共有三轮短片播放 , 第一轮播放男生第一视角短片 , 男女嘉宾展开交流 , 结束后男生在全部女生中选择一位进入“最终选择区”;第二轮男生照片展示 , 呈现从小到大的变化轨迹 , 而后正式出场 , 此轮交流结束男生再选择一位女生进入“最终选择区”;第三轮播放男生情感经历、兴趣爱好等内容短片 , 进一步了解 。
第三环节:最终环节 。若心动区女生留灯为0 , 主持人公布“最终选择区”女生留灯情况 , 全灭离开 , 如有留灯 , 进入牵手环节;若心动区有女生留灯 , 男生可从心动区选择一位女生 , 替换“最终选择区”的一位女生 , 从中做出最终选择;男生或可不替换女生 , 在“最终选择区”的两个位女生中做出最终选择 。
【非诚勿扰在哪个城市举办 非诚勿扰在南京什么地方】
非诚勿扰在哪个城市举办 非诚勿扰在南京什么地方

文章插图
综合来看 , 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 , 都拥有了更为充分的展示和表达空间 。且“喜好选择”和“盲选法”的加入 , 使得情感层次更为丰富 , 人物关系更为饱满 , 悬念和反转贯穿始终 。
改变让观众觉得新鲜 , 但让台下一个人特别紧张 。制片人李政始终在离舞台最近的地方 , 第二天的第二场录制里 , 有一个女嘉宾误解了新规则 , 他几乎是一个箭步冲上台 , “你为什么不好好记住规则?!”
新规则 , 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陌生的 , 而在考虑陌生的规则是否会被观众接受之前 , 制作团队一度更焦虑的 , 是这个规则能不能为台上的嘉宾所接受——毕竟 , 第一轮亮相就被“划”到了观察区 , 这对女孩来说多少尴尬 , 尤其是一次又一次收到否定信号的时候 。
这种因为被男嘉宾“淘汰”到观察区而引发的反弹 。李政其实有所预料 , 作为一直伴随《非诚勿扰》成长的执行制片人 , 他洞悉男女之间有关恋爱的任何一个细节 , “我们考虑过 , 这个规则会不会让女嘉宾不悦 。”
但让他放松下来的 , 是这种不悦背后激发出来的“自带角色背景” 。在李政看来 , 那些因为男嘉宾的犹豫而身陷观察区的女性 , 在随后跟男嘉宾互动时会与之产生一种自然的碰撞 , 类似那种“你第一回没看上我对吧 , 那我就要让你看看我有多好”的心理动向 。
“它激发了女生自带角色背景去探讨的情绪上的变化 , 原来24个人没有这样一个分区” , 从扇形结构到现在的哑铃结构 , 李政认为 , 尽管它在社会构成中不是一种好的状态 , “但在舞台上 , 它是很好的 。”
总体而言 , 嘉宾的接受度很高 , 这一变化也进一步激发了情感的张力 , 李政解释:“这个设计 , 第一步是将男性话语权做到一个更前置 , 但其实造成了一种相互制衡 , 男生决定之后面临自行承担的后果 , 观察区的女生也许有情绪的反击 , 心动区的女生有选择的权利 , 又也许男生通过交流发现更合适的女生其实在观察区 。到了终选区更是一种双向选择的关系 。所以其实比原来更加科学和平均 。”
全新开启的选择模式 , 甚至让《非诚勿扰》的logo也发生了小小的变化——多了一蓝一红两个分别向左和向右的箭头 , “它跟舞台的区域是对应的 。”
反转贯穿始终
观望、期待、坚持、逆袭……都指向恋爱心理
除了哑铃型的舞台结构以及附带而来的戏剧效果 , 《非诚勿扰》全新的出场方式 , 还实践了一个“麦穗理论”——女嘉宾一个接一个出场 , 男嘉宾需要做出将她放到心动区还是观察区的抉择 , 因为两个区域的人数都必须是12人 , 因此男嘉宾往往在一开始展现出观望的姿态 , “他总觉得下一个是最好的 , 结果就是丢掉了最初出场的那些本来很好的人 。”李政说 , 在这种权衡的姿态中展现出来的关系 , 是玄妙的 。而这种玄妙 , 往往带来反转的效果 。
微妙的心态 , 不仅仅潜藏于新的开场方式中 。
让现场观众感到陌生的 , 还有男嘉宾的出场方式 。跟曾经男生出场接受女生灭灯与否的第一轮考验不同 , 新改版的《非诚勿扰》中 , 男生在第一条短片播放完毕之前 , 是不露脸的 。
心理学上 , 有一个著名的“体貌效应” , 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 外形出众自然占足了优势 。可加入盲选环节之后 , 未见其人 , 先闻其声 。抛开颜值 , 从言语交谈中用心感受对方 。所以 , 女生感兴趣的部分是否和那个即将出场的男生匹配?盲选带来的悬疑感会引发猜测和讨论 , 也会给人一种想看到本尊之后的反差 。
非诚勿扰在哪个城市举办 非诚勿扰在南京什么地方

文章插图
李政举例 , 头两次录制中 , 有一个男嘉宾曾在第一条短片中表示 , 自己恋爱阶段里的麻烦和困扰 , 都跟身材和无节制的饮食有关系 , “那大屏幕后隐藏的男嘉宾现在到底是什么样子?所有人都会猜测 , 都会好奇 。”他甚至这样形容男嘉宾出场时的场景 , “所有人的脑袋都是向下(够)着的 , 因为那个门是慢慢上升的 , 所有人脑袋都这样低着 , 先从腿开始看 , 慢慢慢慢视线上升……”
还有终选区的设置——男嘉宾有三次选择女嘉宾进终选区的机会 , 观察区的女生也有可能被挑选进终选区 , 而在李政看来 , 这种“火箭式的飞跃”是对宿命论的打破 , “这个很符合现实 , 一开始他可能不喜欢她 , 但最后却因为她的魅力爱上了她 。”
反转和悬念 , 贯穿着节目的始终 , 终选区女生灭灯的情况是隐藏的 , 男嘉宾根本不知道自己青睐的女孩最终是否选择了自己——那么 , 终选区里并不确定会否为自己留灯的人 , 和非终选区中铁定为自己留了灯的人 , 最后该选哪个?
“有人觉得这是博弈 , 但我们还是坚定认为 , 这是我们现实生活当中 , 情感交往当中会遇到的现实情况 。我们只是做了一个电视呈现” , 李政说 。
顺应互联网思维
变的是形式 , 不变的是永恒的社会观照
横空出世的那一天起 , 《非诚勿扰》正是以新鲜的节目形态和丰富的社会视角 , 成为千家万户百姓荧屏最重要的周末陪伴之一 。600多期节目 , 6000多名嘉宾 , 早已构成了中国最为庞大的婚恋研究样本 , 通过摸索和尝试更是精准拿捏到了观众的情感共鸣点 , 是最熟悉婚恋形态和社会全貌的节目 , 自然也具备创新升级的最大底气 。
如此脱胎换骨的改变 , 在李政看来是网络交友的电视化呈现 。“七年前的《非诚勿扰》 , 特别像是一个BBS讨论板 , 男生是一个发帖人 , 24个女嘉宾是跟帖评论人 。七年之后 , 其实网络交友的形式已经有了很大很大的变化 。在整个过程当中 , 确实有网络交友的影子在 , 喜欢的放在一边 , 不喜欢放在一边 。所以我们不仅仅是对于原来模式的一种取舍 , 更多的是对我们市场的一种判断和兼顾 。我们从录制来看 , 新增环节达到甚至超过了我们的预期 。”
在李政心中 , 《非诚勿扰》有要变的 , 也有必须需要坚持的 。这个不能变的东西 , 就是通过这档节目给年轻群体带来的价值引导 , “包括现场在话题讨论当中 , 一个老外聊到了买房子的问题 , 这个还是比较容易戳痛当下年轻人在婚姻关系当中一个避不掉的话题 , 我们也是进行了多方面的充分讨论 。”
他说 , 之所以说是讨论而不说结论 , 是因为哪怕是节目组 , 也很难给出一个向左或者向右 , 是或者非的结论 , “但是一定会引发大家关于买房问题的探讨和思考 。我觉得对于这些社会现状的探讨 , 是《非诚勿扰》到现在最根本的核心的东西 , 它终究是不会变的 。”
非诚勿扰在哪个城市举办 非诚勿扰在南京什么地方

文章插图
编辑|厂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