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称和谦称有哪些


令尊、令堂、令兄、令妹、令郎、令爱、不才、在下、鄙人等 。谦称自己用“不好”的字眼,而尊称和谦称正好相反,多数用表示美好、高贵高尚的字眼来表示 。这些表尊称谦称的词汇是我们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
古人称对方“子”、“吾子”、“君”、“足下”、“殿下”,复数有“二三子” 。臣子称君王为“陛下”,太子为“殿下” 。(“陛下”原意是台阶下,“殿下”是“功殿下”,臣子门呼皇上太子时不能直呼,所以用“陛下”“殿下”来代替,以此来表示敬意 。像称呼一般人为“足下”、“阁下”也是同样的道理 。)君王呼臣子为“爱卿” 。古人在称呼对方父母时为“令堂”“令尊”,对方子女为“令爱”“令郎”,此处“令”的本意是“美好”的意义 。说别人的意见为“高见”、“高论” 。别人的文章为“大作”,称呼兄为“兄台”、 称呼弟为“贤弟”,别人的妻子为“尊夫人” 。别人的徒弟为“高徒” 。别人的家为“府上” 。称呼和尚为“高僧”、“圣僧” 。尊称老师为夫子、师父、师傅、先生、先哲 。
【敬称和谦称有哪些】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前两人兼称官职、字和姓,后一人称字和姓;《梅花岭记》“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兼称官职与谥号,“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兼称姓、官职和名;《促织》“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