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却君王天下事上下句意思 了却君王天下事的下一句


了却君王天下事上下句意思 了却君王天下事的下一句

文章插图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
名句的故事
在辛弃疾44岁那年, 接到了友人托人捎来的一封信 。 原来是辛弃疾的挚友陈亮(字同甫)要来拜访辛弃疾, 信中约定在秋后见面 。 辛弃疾高兴极了 。 但是日子一天天过去, 却一直没有得到陈亮的消息 。 到了第二年春天, 从首都临安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陈亮入狱了, 而且是遭人陷害的 。 陈亮原先家境不怎么富裕, 自从娶了一个富商的女儿后, 经济状况慢慢好转, 加上他在朝野的声望和人脉, 使他成为地方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
而陈亮身为布衣, 又不肯安分守己, 凭着自己在朝野的地位, 指陈时弊, 大倡抗金主张, 必然招致投降派官吏的痛恨, 于是就在一次醉后妄言, 惨遭陷害 。 如此又经过了五个年头, 辛弃疾的带湖居处一向罕有访客, 没想到来的竟然是许久不见的陈亮 。 两人把酒叙旧、促膝长谈, 一谈到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抗金的策略, 辛弃疾拿起手边的地图不停地指画, 滔滔不绝;陈亮也口若悬河地谈起自己的《中兴五论》, 大词人满腹的理想和抱负, 只有在此时才能得到的伸张 。
陈亮在带湖停留了十天, 于是要离开了, 两人心里都充满了无限的不舍 。 辛弃疾挽留不成, 心潮难平, 在二次来回和词后又作了这阕词 。 词的末尾写着自己有朝一日将为朝廷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 并在最后一句点出自己年事渐高的悲哀, 梁启超曾评此词说道:“无限感慨, 哀同甫, 亦自哀也 。 ”其实就是表达自己复杂的感情和无法如愿的忧伤 。
【了却君王天下事上下句意思 了却君王天下事的下一句】历久弥新说名句
宋代大文豪苏轼曾写过《僧圆泽传》, 里头记载着唐僧圆泽的一些故事:唐朝时发生安史之乱, 有一位叫做李憕的大将坚守洛阳, 但是不久后就被杀害了 。 他的儿子李源在父亲死后悲愤不已, 不但发誓不再当官, 甚至不娶妻、不吃肉, 居住在寺庙中长达50多年之久 。 寺庙里有位叫圆泽的和尚, 十分富有且通晓音律, 李源和他交情很好 。 一天, 两人相约到巴蜀青城的峨眉山游玩, 李源想从荆州取道三峡, 但是圆泽却坚持要走长安斜谷 。
李源说:“我已经断绝红尘, 怎么可以再到像京师这样繁华复杂的地方去?”圆泽听完, 沉默了很久, 最后说:“选择哪条路是命中注定的, 由不得人 。 ”于是便决定走荆州水路 。 两人的船行走了一段时间, 便在南浦这个地方停下来, 此时在不远的河边有一位穿着华丽的妇人, 背着水罐正要取水 。 圆泽见了, 长叹一声说:“我不想走这条路, 就是不想遇到她 。 ”李源觉得惊讶, 问他发生了什么事 。 圆泽说:“这个妇人姓王, 我就是他的孩子 。 王氏妇人已经怀孕三年了, 却一直无法生产, 便是因为我还没死亡投胎 。 如今遇到了, 无法再逃避 。 希望你用符咒助我早日投胎出生 。 等我出生三天之后, 还希望你来看我, 到时我会对你笑, 表示我认识你 。 13年后的中秋月夜, 我会到杭州天竺寺外和你相会 。 ”
李源既后悔又悲伤, 只好赶紧帮圆泽准备丧葬换洗的衣物 。 到了傍晚, 圆泽便圆寂了, 而在同时, 妇人的孩子也出生了 。 三天之后, 李源前往探望王氏妇人的孩子, 那孩子果然对着李源笑 。 后来李源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那妇人, 两人于是合力出资埋葬了圆泽 。 13年过去, 李源从洛水赶来赴约 。 到了约定的地方, 远远听到河畔一个牧童正坐在牛背上唱歌:“三生石上旧精魂, 赏月吟风不要论 。 惭愧情人远相访, 此身虽异性长存 。 ”李源很高兴地过去问道:“你一直都好吧?”那牧童回说:“你真守信用, 但是你俗缘未尽, 我们就别太靠近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