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门针刺深度 耳门针刺方法


耳门针刺深度 耳门针刺方法

文章插图
耳门针刺深度
针刺耳门一般取正坐或侧卧位,微张口,可斜刺,从浅向后内0.5-1寸;或向下透听宫,听会,进针1-1.5寸,以局部出现酸胀感,有时可扩散至半侧面部为宜 。
耳门针刺方法
取穴:坐位,耳屏上方,耳前切迹前0.5寸,在下颌支后缘垂线上,颞浅动脉后缘 。
简易取法:
1.耳屏上切迹之前方与下颌髁状突稍上方之凹陷处,张口用手掐切时有一凹陷,闭口时关闭,该处即是本穴 。
2.耳前,屏上切迹前的凹陷中取穴 。
进针方向:从前外刺向后内,与矢状面成45° 。
针灸时间:针0.5-1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
针刺耳门功能主治
类属:手少阳三焦经 。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腮腺 。布有耳颞神经,颞浅动,静脉耳前支,面神经颞支等结构 。
功能:聪耳通络,清热止痛 。
主治:外感风热毒邪之耳鸣,耳聋,耳中肿痛,颊肿,颈颌痛,聤耳,唇吻强诸病证 。
耳门常用配伍疗法
1.配风池,翳风,听会,中渚,外关,针刺泻法,疏散少阳风热,治疗少阳风热耳聋,耳鸣等 。
2.配足临泣,大椎,外关,翳风,合谷,针刺泻法,清热解毒,治疗热毒聤耳 。
3.配风池,颊车,液门,侠溪,合谷,针刺泻法,祛风消肿,治疗风毒颈颌肿痛 。
4.配地仓,承浆,颊车,合谷,太冲,针刺泻法,疏风通络,治疗风邪入络之唇吻强 。
5.配丝竹空,颊车,手三里,合谷,针刺泻法,祛风泻火,治疗风火龋齿痛 。
6.配足三里,太溪,肾俞,针刺补法,培肾固本,疏经通络,治疗肾虚耳鸣,腰痛等 。
【耳门针刺深度 耳门针刺方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