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涌泉的作用与好处 涌泉针刺深度


针刺涌泉的作用与好处 涌泉针刺深度

文章插图
针刺涌泉的作用与好处
涌泉为足少阴肾经腧穴 , 乃本经脉气所处 , 为井木穴 , 又是回阳九针穴之一 , 它具有通关开窍 , 苏厥回逆 , 镇静安神 , 清热降火的作用 , 多用于喑不能言 , 善恐易惊 , 中风 , 小儿惊风 , 痫证 , 头眩眼黑 , 巅顶疼痛 , 咽肿 , 喉痹 , 鼻衄 , 身热 , 胸痛 , 心中结热 , 胸胁支满 , 咳嗽喘闷 , 身面发黄 , 胃脘疼痛 , 食欲不振 , 水肿 , 口渴引饮 , 大便难 , 腰痛 , 足心热 , 五趾尽痛 , 疝气 , 风疹 , 高血压等症 。
涌泉针刺深度
简易取穴:
1.足底前1/3处 , 足趾跖屈时呈凹陷处是本穴 。
2.仰卧或俯卧位 , 5个足趾屈曲 , 屈足掌 , 当足底掌心前面(约足底中线前1/3处)正中之凹陷处即是本穴 。
进针方向:从足心直刺向足背 。
进针深度:直刺 , 深0.5-1寸 , 留针20分钟 , 艾炷灸1-3壮 , 或温和灸5-10分钟 。
感觉及放射方向:局部可有痛 , 酸胀感 。
涌泉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足底内 , 外侧神经的皮支分布 , 两侧神经均是胚神经所属的分支 。到该穴皮肤的神经纤维来自第1骶神经 。该部皮肤较厚 , 进针时有一定的弹性阻力 。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的分支 , 并有众多的纤维束 , 外连皮肤 , 内连足底腱膜 。
3.足底腱膜(跖腱膜):是足底筋膜的浅层 , 发达而坚韧 。由足底内 , 外侧神经支配 , 针刺此层时 , 有很强的韧性阻力 。
4.第2趾足底总神经和第2趾底动 , 静脉:在针的内侧 , 相距很近 , 可以刺中 。第2趾足底总神经是足底内侧神经的分支 。
5.第2蚓状肌:由足底外侧神经支配 。
若针继续深刺可达位于第2 , 第3跖骨间的第1骨间足底肌和第2骨间背侧肌直至足背皮下 。
涌泉穴常用配伍疗法
1.配百会 , 水沟 , 十宣 , 丰隆 , 太冲 , 针刺泻法 , 十宣点刺出血 , 平肝熄风 , 豁痰开窍 , 治疗风痰阻窍之中风昏迷 。
2.配水沟 , 大椎 , 曲泽 , 委中 , 百会 , 针刺泻法 , 曲泽 , 委中点刺出血 , 泄热苏厥 , 治疗热毒蒙心之昏厥 , 暑厥等 。
3.配前顶 , 印堂 , 神门 , 针刺泻法 , 镇惊熄风 , 治疗惊恐小儿惊风 。
4.配风池 , 百会 , 太冲 , 针刺泻法 , 平肝潜阳 , 治疗肝阳上亢之头痛 , 眩晕等 。
5.配大陵 , 合谷 , 中脘 , 丰隆 , 针刺泻法 , 豁痰开窍 , 清热醒神 , 治疗痰火扰心之狂证 。
6.配神门 , 大陵 , 三阴交 , 针刺补泻兼施 , 清心安神 , 治疗心肾不交之心烦 , 失眠等 。
7.配鱼际 , 廉泉 , 太溪 , 照海 , 针刺补泻兼施 , 滋阴清热 , 利咽开音 , 治疗阴虚火旺之咳嗽 , 咽喉肿痛 , 喑哑 , 失音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