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太冲的作用 太冲针刺深度


针刺太冲的作用 太冲针刺深度

文章插图
针刺太冲的作用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为足厥阴肝经腧穴,乃本脉经气所注,既是本经“原”穴,又是俞土穴 。本穴具有舒肝理气,活血通络,清降肝阳,镇肝熄风,清利下焦湿热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胸胁支满,疼痛,呕逆食少,眩晕头痛,头重脚轻,烦躁失眠,惊风抽搐,癫痫,目赤肿痛,崩漏,疝气,遗溺,小便不通,内踝前缘痛等 。
太冲针刺深度
简易取穴:
1.在足背第1趾跖关节后,第1,2跖骨之间 。
2.由第1,2趾间缝纹向足背上推,至其两骨联合缘凹陷中(约缝纹头上2横指)处,即是本穴 。
进针方向:从足背下直刺目与足背成90° 。
针刺深度:斜刺,向上,进针0.5-1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
【针刺太冲的作用 太冲针刺深度】 感觉及放射方向:局部可有酸胀感,酸向小腿硬第2趾 。
太冲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拇短伸肌腱的外侧-第1骨间背侧肌 。浅层布有足背静脉网,足背内侧皮神经,深层有腓深神经和第1趾背动,静脉 。
太冲常用配伍疗法
1.配膻中,中脘,气海,足三里,期门,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理气,治疗肝郁气滞之胁痛,腹胀 。
2.配上脘,阳陵泉,梁丘,内关,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和胃,治疗肝气犯胃之胃痛,呕吐,呃逆 。
3.配阴陵泉,天枢,针刺泻法,抑肝扶脾,治疗肝木乘脾,肝脾不调之腹痛,泄泻 。
4.配关元,气海,三阴交,肝俞,期门,支沟,大敦,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肝气郁结之月经不调,崩漏 。
5.配气海,急脉,归来,大敦,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理气,治疗肝郁气滞之气疝,狐疝;针后加灸,可温肝散寒,治疗寒凝肝脉之寒疝 。
6.配阴陵泉,足三里,章门,水分,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理气,消积散满,治疗肝脾不和,气滞湿阻之积聚 。
7.配天突,阿是穴,膻中,针刺泻法,疏肝解郁,消痰散结,治疗痰气郁结之瘿瘤 。
8.配期门,日月,胆俞,支沟,三阴交,阳陵泉,至阳,针刺泻法,疏肝利胆,治疗肝胆湿热之胁痛,黄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