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刮痧位置 经常刮痧好吗


胆结石刮痧位置 经常刮痧好吗

文章插图
胆结石刮痧位置
方法一 刮痧位置:脊柱两侧,肩上区,胸8~12及其两侧(急性期配胸1~5及其两侧),肩胛区,上腹部及异常反应区,膝弯区 。
治法:用刮痧法 。先在脊柱两侧(从大椎至命门)轻刮3行及肩上区,至泛红为止,再于胸8~12及其两侧(或加刮配段)刮5行(手法力度:急性宜重,慢性中等),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刮肩胛区和异常反应区、上腹部及膝弯区 。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
主治:胆囊炎、胆结石症 。
【胆结石刮痧位置 经常刮痧好吗】 急性期(发作)用泻法,慢性期(缓解)用平泻法 。临床屡用,均有良好的止痛效果 。必要时,应配合其他疗法治疗 。
方法二 刮痧位置:发作期取天宗、胆俞及肩胛部期门、日月、梁门;缓解期取胆俞、日月及上腹部阳陵泉、胆囊穴、光明、丘墟及小腿外侧 。
治法:用刮痧法 。发作期用泻法;缓解期用平泻法 。随证取穴,依次刮拭至出现痧痕为止 。每日1次,中病即止 。
主治:胆绞痛(胆囊炎、胆结石症) 。
此法适用于慢性期治疗 。对于急性病例(有感染)及剧烈的胆绞痛者,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治疗 。
方法三 刮痧位置:分3组:一为天宗、胆俞及肩胛部;二为期门、日月、梁门、阳陵泉、胆囊穴;三为光明、丘虚 。并随证配穴:肝郁气滞配肝俞、章门、太冲;肝胆湿热配三焦俞、三阴交、昆仑 。
治法:用刮痧法 。先刮第1组穴,再刮第2组穴,均刮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点揉第3组穴,每穴3~5分钟,至有得气感为止,每日1次 。最后随证加刮配穴,2型均手法力度中等,操作范围较广泛 。
主治:急性胆绞痛 。
用之临床,多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若配合以药物解痉治疗,则治疗效果较好 。同时应避免暴饮暴食,少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 。
方法四 刮痧位置:中脘、天宗、阿是穴(压痛点)、胆俞、足三里 。
治法:用刮痧、点揉法 。先强压点揉中脘穴3~5分钟,并寻找压痛点(多在背部,每取1或2个压痛点) 。再刮天宗、阿是穴、胆俞、足三里,至出现痧痕为止 。每日1次,痧痕未消失时,改用点揉,已消失仍用刮痧法 。
主治:胆囊炎、胆结石症 。
验之临床,不仅有止痛之效,若连续治疗20天后可能排出结石 。
方法五 刮痧位置:分2组:一为肝俞、胆俞、膈俞、曲垣、章门、日月、梁门、太乙、足三里、胆囊穴;二为肝俞、胆俞、日月、期门、阳陵泉、胆囊穴、太冲 。
治法:用刮痧法 。第1组先刮背部的膈俞、肝俞、胆俞、曲垣,再刮胸腹部的日月、梁门、太乙、章门,然后刮下肢部的足三里、胆囊穴 。用平补平泻法,刮至微现痧痕为度 。每日或隔日1次 。
第2组先刮背部的肝俞、胆俞,再刮胸胁部日月、期门,然后刮下肢部阳陵泉、胆囊穴、太冲穴 。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 。每日或隔日1次 。
主治:慢性胆囊炎(第1组主治)和胆道系统感染和胆结石症(第2组主治) 。
多年使用,用之多效 。

胆结石刮痧注意事项
一、刮痧前注意事项 1.刮痧疗法须暴露皮肤,且刮痧时皮肤汗孔开泄,如遇风寒之邪,邪气可从开泄的毛孔直接入里,影响刮痧疗效,而且易引发新的疾病 。故刮痧前要选择一个好的治疗场所,空气流通清新,并注意保暖,注意避风,夏季不可在有过堂风的地方刮痧 。尽量少暴露皮肤 。
2.选择舒适的刮痧体位,以利于刮拭和防止晕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