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药用植物稠李红点病防治


药用植物稠李红点病防治稠李学名PuμmupadusL.pubenReg.别名臭李子 。 属蔷蔽科落叶乔木 。 以果实入药 。 具补脾、止泻之功效 。 东北、内蒙古、河北、陕西、甘肃等省是这稠李的主产区 。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 。 叶上病斑圆形、近圆形 , 直径2—8mm , 橙红色 , 病部肥厚 , 上生小红点 , 即病原菌子座 , 内含性子器 。 后期病部变成黑红色 , 正面渐凹陷 , 叶背凸起来呈馒头状 , 出现黑色小点 , 即病原菌子囊壳 。 病情严重的 , 叶片干枯脱落 , 果实染病果面产生红色圆形病斑 , 略隆起 , 边缘不明显 , 后期变为黑红色其上散生许多深红色小粒点 , 病果易落 。

病原:Polystigmarabrum(Pers.)DC.称红疔座霉 , 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 子囊壳近球形 , 红褐色 , 埋生在子座内 , 顶端具乳头状突起 , 孔口外露 , 大小128—272μm 。 子囊倒棒状 , 无色 , 大小78—87×10一12(μm) , 内生子囊孢子8个排成一列或不规则 。 子囊孢子圆柱形至长椭圆形 , 单胞无色 , 正直或略弯 , 大小10一13×4—6(μm) 。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子囊壳在枯枝落叶上越冬 , 翌春条件适宜时 , 靠子囊孢子进行侵染 , 7—8月性孢子器成熟 , l0一11月子囊果成熟 。 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6月开始发生 , 为害重 。

防治方法:

(1)适时修剪 , 剪除病枝 。

(2)发病前喷洒1:1:160倍式波尔多液预防 。

(3)发病初期喷洒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 。
【【植物】药用植物稠李红点病防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