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梅花栽培技术


梅花栽培技术一、梅花的生态习性及生长规律 。

梅花原产我国的东南、西南、华中及台湾等地 , 性喜温暖 , 但也能较耐低温 。 现已有几十个抗寒性强的品种能在三北地区陆地越冬 。 梅花对土壤要求不严 , 耐贫瘠 , 凡排水良好的粘土 , 壤土及沙壤土 , 微碱性土(ph值在6—8) , 均能良好生长 。 梅最怕涝 , 如遇大量积水 , 常易烂根致死 。 梅花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 , 但冬季过于干燥常易落蕾 。 北方早春的干风常造成生理性干旱 , 使部分枝条干枯 。 所以北方忌栽在风口处 。 梅花性喜阳 , 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生长良好 。

二、园林栽植与盆景及切花栽培

1:园林栽植:梅花在我国园林栽培中 , 多采用传统手法 , 以松、竹、梅‘岁寒三友’组景 。 突出梅花作为主题 , 又宜三五成丛或孤植于窗前、屋角、池旁、路边、桥头、亭、榭附近 。 或建梅花专类园 , 如梅林、梅岭、梅峰、梅溪、梅径等 。 开花时繁花似锦 , 香飘数里 , 是旅游及文人墨客踏雪寻梅、咏梅、画梅的最佳去处 。 露地定植梅花 , 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品种 , 选背风、向阳 , 排水良好之地 。 定植时间 , 黄河以南大部地区 , 淮河以南可于冬季以前栽植 , 有利于梅花提前扎根生长 。 北方干旱地区 , 可于春天栽植 。 提前购进的苗木先用沙土培埋假植 , 待土壤解冻后方可栽植 。 栽植前要挖好树穴 , 混施积肥 , 若土壤过于粘重 , 须在树穴内加细沙石、碎桔杆或煤灰等 , 以利于排水 。 栽植前须将过长的根系修剪一下 , 有条件的最好将根系沾泥浆后栽植 , 泥浆内可加入生根粉、多菌灵、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 栽植深度以与原苗木地平处相同 。 栽后浇透水 , 小苗留50—70厘米剪截 。 在北方栽植的大树 , 枝条应尽量多剪去一些 , 以减少水分蒸发 , 提高成活率 。 为防止大风吹摇 , 可用竹木竿三角固定 。 北方寒冷地区头两年上冻前要适当培土保护 , 驯化几年后便可解除防冻措施 。

2:盆景栽培:自古以来 , 我国人民就非常喜欢用梅花制作成盆景 , 置于窗前、案头供观赏 。 多欣赏盆梅的盘根错节 , 苍劲多姿 。 正如文学家龚自珍云:‘梅以曲为美 , 直则无姿;以欹为美 , 正则无景;以疏为美 , 密则无态 。 ’

盆栽梅花依据大小分大型古梅桩及小盆景 。 古梅盆景是用野生梅桩嫁接栽培品种 , 经多年培育而成 。 小盆梅是由小苗培养而成 。 梅花小盆景 , 培养快 , 成本低 , 能够做到批量生产 。 加上包装运输容易 , 所以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 培养小盆梅 , 首先要选易于形成花芽 , 开花繁密 , 同时兼顾花香、色艳的品种 。 如小红朱砂、小绿萼、变绿萼、白须朱砂、粉红朱砂、粉皮宫粉、虎丘晚粉、南京红、南京红须、桃红台阁、丰后、纪念及美人梅等 。 首先按30—50厘米的株行距将小苗栽植于大田 。 然后进行嫁接 , 根部整型 , 修剪培育 。 经过2到3年大田培养 , 然后再于冬季或早春起出上盆 。 盆土宜选用含腐植质的腐叶土 , 也可加些园土及细沙 , 以保证土壤的透气性 。 上盆时依据小梅桩的形状再修剪根系及枝条 , 做到以最佳观赏角度上盆 。

3:切花栽培

随着国内外鲜切花市场的不断发展 , 梅花切花已开始引起国内外客户的关注 。 在国外 , 一束梅花要几十美元 。 由于目前国内缺乏梅花切花生产基地 , 所以市场上几乎无货供应 。 建立梅花切花生产基地将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

切花生产圃也要选土壤肥沃 , 通风向阳 , 排水好的地块 。 深耕 , 施足积肥 。 栽植以行距3米 , 株距1.5—2米为宜 。 栽植时最好按品种分行分区 , 便于日常管理和方便分品种剪切花枝 。 栽植时期依据各地气候条件于秋冬及早春 。 我国北方地区为提早及延长剪切花时间 , 也可用大棚设施栽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