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怎样盆栽梅花


怎样盆栽梅花梅花是我国原产的落叶乔木, 是我国名贵花卉之一, 深受广大花卉爱好者的喜爱 。

梅花喜温暖, 盛产在长江流域, 北方严寒多不能露地越冬, 常作盆栽观赏 。 春季选择将及花期的幼株, 趁新叶未展带土球装盆, 梅花适宜轻松肥沃的土质, 可用沙质壤土略掺粪干或饼肥使用 。 上盆后要连续浇两次透水, 放在阳光充足处培养 。

梅花怕涝, 水大会伤根落叶, 影响着蕾开花 。 夏天可每天下午浇水一次, 但上午要对个别的干盆浇水, 即所谓“找水” 。 阴天虽可不浇, 但也要个别“找水” 。 雨天将盆放倒, 要及时排除积水 。 总之以经常保持盆土不湿不干的湿润状为佳 。

为了使梅花多着花蕾, 应在夏季孕蕾之前, 亦即当新梢伸长至25厘米左右时, 行“干旱处理” 。 做法是:先作短时间的停水, 使植株因缺水而叶片翅卷, 枝条略呈蔫萎状, 然后再浇小水“缓苗” 。 “小水”的水量约是例常浇水的6~7成 。 小水连续几日后再次作短时停水, 如此反复几次, 植株终因水量不足而停止枝条的生长及二番枝的萌发 。 如此可使植株集中养分促使花芽分化, 可获多着花蕾的效果 。

但如盆土已干燥过久, 则应先浇小水使根部缓缓吸收, 逐渐恢复生机, 稍过2~3日再照常规浇水 。 切不可立即大水浇灌, 否则, 会造成大量落叶, 梅花在孕蕾期间发现落叶会直接影响着蕾 。 栽培者不可不慎 。

梅花到了秋季就要逐渐减少浇水量 。 在开花和展叶期也要少浇水 。

梅花的施肥, 除春季上盆和换盆时施底肥外, 夏季生长期间可每周追施稀薄腐熟的豆饼水或马掌水一次 。 秋季孕蕾期间要停施氮肥, 增施少量速效磷肥, 以免生势过旺, 植株徒长 。

梅花的花芽形成在当年新生的枝条上, 欲使多着花, 可用修剪的办法促使多生新枝 。 初上盆的幼株可选留强壮的枝条2-3枚, 在20厘米左右处短截, 其余枝条可全部自基部剪除 。 在这截短枝条上端的2~3芽当年可长成长枝, 下部的当年可长成短枝 。 在新生的长枝叶腋间多着生叶芽, 短枝的叶腋间则多着生花芽 。 秋季剪定时可将着有花芽的短枝适当剪短, 以节省养分使花开足壮 。 对生有叶芽的长枝应保留5~6个叶芽, 将上部剪去 。 这样, 所保留的叶芽其上端2—3芽翌年又可发展成为长枝, 其下部的几个芽将变为开花的短枝 。 至第二年秋再作同样剪定 。

梅花成长过程中会有徒长枝、纤弱枝、病害枝、重叠枝及密生枝等发生, 可随时自基部剪除, 以保持树型良好 。

梅花在花前要根据树势适当疏蕾, 开谢的残花要及时摘掉, 以节省不必要的养分消耗 。 花期过后要将开花的枝条适当剔除一部分, 其余可短截至2~3芽处 。

梅花应每年春季开花后换盆一次 。 换盆时将原土铲去一部分, 剔除枯朽的老根, 添换新土并施人适量的豆饼、马掌或羊蹄壳作关于盆栽梅花的造型, 除古雅的桩景外, 各地都有不同的形式 。 在北方常有曲枝拿“弯”的造型办法 。 梅花于冬季落叶后可移人不结冰的冰窖内越冬 。 如欲促成早花, 可以在预期观花的前50~60天移入10℃左右的低温温室, 届时即可开花 。 在此期间要注意少浇水, 多晒阳光 。 绽蕾后移至低温处以延缓花期 。 梅花繁殖多用嫁接法 。 以山桃、毛桃或实生梅作砧木, 于早春枝或秋季芽接, 均易成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