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海桐的繁殖管理


海桐的繁殖管理【繁殖方法】繁殖以播种为主,也可扦插 。 播种繁殖,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10月份果实由青转黄开裂时即可采种 。 种子采收后用草木灰或碱水浸泡,搓去粘胶,随即播种 。 可开沟点播,行距20-25cm,株距3~5cm,覆土1~1.5cm.播后覆盖稻草保墒防冻,翌春可发芽 。 若春播,需将种子用草木灰水或碱水浸泡,搓去粘胶,用清水洗净,放阴凉通风处贮藏,切不可以在强光下曝晒,翌春播入苗床,约60~70天发芽 。 幼苗期喜阴,需搭棚遮荫,注意间苗及其他管理,9月停止施肥,并拆除荫棚 。 当年苗高可达15厘米,留床或分栽 。 如培养海桐球,应自小苗开始即整形 。

扦插以4—5月扦插成活率最高,采顶端15cm长的充实枝条作插穗,基质以砂壤为宜 。 保留生长点部分的几枚小叶插入苗床中 。 株行距以小叶互不相搭为准,约3cm×5cm,人土深6—8cm,蔽荫养护40—50天发根,待立秋后形成大量根系时再进行移栽或上盆 。 大量繁殖不如播种简易省工 。
【栽培管理】

喜光,在半阴处也生长良好 。 夏季可放室外,如有条件,可放阴凉处 。 强光对植物没有危害 。 喜温暖湿润气候和肥沃润湿土壤耐轻微盐碱,能抗风防潮 。 生长适温15—30℃ 。 冬季放于冷凉而不冻的室内 。 海桐能忍受结冰的温度,但为使其良好生长,最低夜温应保持在13℃以上 。 海桐较抗旱 。 夏季消耗人量水分,应经常浇水;冬季如所处温度较低,则浇水量应相应减少 。 空气湿度应在50%左右 。 要求肥沃上壤 。 生长季节每月施1-2次肥,平时则不需施肥 。 幼株每年换一次盆,成年植株每2—3年换一次盆 。 盆上用1/3腐叶土加2/3粘土或壤土混合配制 。 萌芽力强,耐修剪 。 可于每年春季修剪成各种形状 。

海桐栽培容易,无需特殊管理 。 露地移植一般在3月份进行 。 如秋季种植,应在10月前后 。 大苗在挖掘前必须用绳索收捆,以防折断枝条,且挖掘时一定要带土球,土球的大小根据主干的粗细而定 。 小苗可裸根移植,但也要及时 。 盆栽海桐每年春季换盆一次,换盆时需将枯根剪除,盆土应加入含有机质较多的新培养土 。 海桐分枝能力强,耐修剪,开春时需修剪整形,以保持优美的树形 。 如欲抑其生长,繁其枝叶,应于长至相应高度时,剪其顶端 。 亦有将其修剪成为各种形态者 。 夏天可放在室外,如有条件可放在花荫凉处 。 强光对植株没有危害 。 空气湿度50%左右 。 合适的生长温度为15~30℃,冬天放在冷凉而不结冰的室内,最低温度为5℃ 。 夏季消耗大量水分,应经常浇水;冬天如果所处温度较低,浇水量相应减少 。 生长季节每两星期施一次肥,其他时期不用旋肥 。 海桐虽耐阴,但栽植地不适合过阴,植株不可过密,否则易发生吹绵蚧为害,开花时常有蝇类群集,应注意防治 。

海桐盆栽,通过艺术加工能制作成多种形式的盆景 。 上盆需带宿上,植于深盆,在盆的内沿上部加一圈高5~8cm的硬塑料片,盆底多垫碎瓦片 。 上盆时根部可相应提高,盆土略低于塑料圈,这样深盆浅栽不影响成活 。 待长出新根.枝叶生长旺盛时去掉塑料圈,以后通过浇水和雨淋不断冲去高于盆面的泥土,促使粗根逐渐裸露,可达到提前悬根露爪、苍古奇特的造型目的 。
【【繁殖】海桐的繁殖管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