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艺术源于哪个教派,敦煌莫高窟是什么教派


敦煌莫高窟的起源佛教

莫高窟 , 俗称千佛洞 , 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 。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 , 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 , 形成巨大的规模 , 有洞窟735个 , 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 , 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
1961年 , 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 1987年 , 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
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
敦皇莫高窟壁画描绘的绝大部分是 哪个教派的宗教故事当然是佛教~

敦煌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 , 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 , 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 , 内容非常丰富 。 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 , 规模巨大 , 内容丰富 , 技艺精湛 。 五万多平方米的壁画大体可分为下列几类:

一、佛像画 。 作为宗教艺术来说 , 它是壁画的主要部分 , 其中包括

各种佛像------三世佛、七世佛、释迦、多宝佛、贤劫千佛等;

各种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势至等;

天龙八部------天王、龙王、夜叉、飞天、阿修罗、迦楼罗(金翅鸟王)、紧那罗(乐天)、大蟒神等等 。

这些佛像大都画在说法图中 。 仅莫高窟壁画中的说法图就有933幅 , 各种神态各异的佛像12208身 。

二、经变画 利用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 , 通俗易懂地表现深奥的佛教经典称之为“经变“ 。 用绘画的手法表现经典内容者叫“变相“ , 即经变画;用文字、讲唱手法表现者叫“变文“ 。

三、民族传统神话题材 。 在北魏晚期的洞窟里 , 出现了具有道家思想的神话题材 。 西魏249窟顶部 , 除中心画莲花藻井外 , 东西两面画阿修罗与摩尼珠 , 南北两面画东王公、西王母驾龙车、凤车出行 。 车上重盖高悬 , 车后旌旗飘扬 , 前有持节扬幡的方士开路 , 后有人首龙身的开明神兽随行 。 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分布各壁 。 飞廉振翅而风动 , 雷公挥臂转连鼓 , 霹电以铁钻砸石闪光 , 雨师喷雾而致雨 。

四、供养人画像 供养人 , 就是信仰佛教出资建造石窟的人 。 他们为了表示虔诚信佛 , 留名后世 , 在开窟造像时 , 在窟内画上自己和家族、亲眷和奴婢等人的肖像 , 这些肖像 , 称之为供养人画像 。

五、装饰图案画 丰富多彩的装饰图案画主要是用于石窟建筑装饰 , 也有桌围、冠服和器物装饰等 。 装饰花纹随时代而异 , 千变万化 , 具有高超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 。 图案画主要有藻井图案、椽间图案、边饰图案等 。

六、故事画 为了广泛吸引群众 , 大力宣传佛经佛法 , 必须把抽象、深奥的佛教经典史迹用通俗的简洁的、形象的形式灌输给群众 , 感召他们 , 使之笃信朝拜 。 于是 , 在洞窟内绘制了大量的故事画 , 让群众在看的过程中 , 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 故事画内容丰富 , 情节动人 , 生活气息浓郁 , 具有诱人的魅力 。

1.佛传故事 主要宣扬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 。 其中许多是古印度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 , 佛教徒经过若干世纪的加工修饰 , 附会在释迦身上 。 一般画“乘象人胎”、“夜半逾城”的场面较多 。 第290窟(北周)的佛传故事 作横卷式六条并列 , 用顺序式结构绘制 , 共87个画面 , 描绘了释迦牟尼从出生到出家之间的全部情节 。 这样的长篇巨制连环画 , 在我国佛教故事画中是罕见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