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养生,三“避”为先!养生干货都在这里了

本文转自:中国医药报
“日长长到夏至 , 日短短到冬至 。 ”正如这句民间谚语所言 , 当人们感觉到白日的时间逐渐变长时 , 夏天的第四个节气——夏至 , 就已经来了 。 夏至前后 , 天气炎热、雨水较多 , 环境中湿度大 , 人们易受暑邪、湿邪、寒邪侵犯而引发各种疾病 。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聊夏至 。
俗话说:冬至养生 , 夏至治病 。 热极而寒生 , 寒生百病重 。 一起来了解下夏至养生要注意的地方吧!
01.避暑
高温环境下 , 容易中暑 , 如果不及时处理 , 还会出现意识混浊、狂躁不安、昏迷等症状 。
避暑应当注意采取的主要措施:中午前后不要外出 , 尤其要避免暴晒 。 避免剧烈运动和强体力消耗 。 借助自然风、风扇、空调等降温 。
夏至养生,三“避”为先!养生干货都在这里了
02.避湿
高温是使人中暑的主要因素 , 但在一定条件下 , 空气中的湿度也与中暑有一定的关联 , 因此在夏季不仅要注意避暑 , 还要注意避湿 。
避湿的主要方法:远离潮湿环境 。 利用空调等设备除湿 。 借助饮食利湿 , 具有去湿作用的食物主要有:鲤鱼、赤小豆、金针菜、莴苣、薏仁米、扁豆、冬瓜等 。
夏至养生,三“避”为先!养生干货都在这里了
03.避寒
中医认为 , 夏季为了散热 , 人的皮肤毛孔开泄 , 最易感受风寒、风湿及湿热之邪 , 患上疾病 。
避寒主要包括:防腹中寒:一是要注意尽量进食温热饮食 , 不贪吃冷饮、冷食;二是睡觉时一定要盖“肚子”;三是早餐时适当吃点生姜 , 民间所说 , “冬吃萝卜夏吃姜 , 不劳医生开药方” , 是有一定道理的 。 防躯体寒 , 合理使用电扇和空调 。 防头、脚之寒 , 夏季不要用冷水洗头、冲脚 , 易导致各种疾病 。
夏至养生,三“避”为先!养生干货都在这里了
夏至养生的5个小常识
请记住!
1. 生姜进补
有俗话说:“饭不香 , 吃生姜”“冬吃萝卜 , 夏吃姜”“早上三片姜 , 赛过喝参汤” , 都是对生姜所具有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作用所做的精辟的概括 。 夏季暑热 , 多数人食欲不振 , 而生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 对于防暑度夏有一定益处 。
2. 情志调养
夏季炎热 , 宜调息静心 , 常如冰雪在心 。 即“心静自然凉” 。 夏对应心 , 心脏对应喜悦 , 尤其在夏至这个夏阳极致的节气 , 一定要保持快乐 。 精神养生方面 , 切忌懈怠厌倦 , 恼怒忧郁 。
夏至养生,三“避”为先!养生干货都在这里了
3. 宜晚睡早起 , 多锻炼
为顺应自然界阴阳盛衰的变化 , 一般宜晚睡早起 , 并利用午休来弥补夜晚睡眠的不足 , 并且每日温水洗澡 。
夏至节气 , 最重要的养生功课就是睡“子午觉”:晚上在子时(23时至1时)之前进入最佳睡眠状态 , 白天在11时至13时午休 。 子午觉的原则就是子时大睡 , 午时小憩 。
进入夏至 , 中午尽量午休 , 但时间不用太长 , 睡半个小时即可 。 在这个节气把“子午觉”睡好了 , 就是最好的保养方式 。
此时可参加一些户外活动 。 参加晨练 , 以舒缓运动为主 , 不宜做过于剧烈的运动 , 避免出大汗 , 以伤阴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