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小学音乐知识点梳理


音乐的12个表现要素是什么? 音乐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和音色 。 由这些基本要素相互结合,音乐不只有六个要素,形成音乐的常用的“形式要素”还有:节奏、曲调、和声、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 构成音乐的形式要素,就是音乐的表现手段 。
1、节奏
节奏是自然、社会和人的活动中一种与韵律结伴而行的有规律的突变 。 用反复、对应等形式把各种变化因素加以组织,构成前后连贯的有序整体(即节奏),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而音乐节奏是把一段无序的节拍流组合成不同的模式,对长短不同经常重复的不同部分的整合,音乐旋律进行中音阶、音符或者音节的长短和强弱等 。 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骼 。
2、曲调
曲调是让听众获取音乐内容的主要媒介 。 音乐内容的表现是靠音乐的整体音响效果 。 而音乐素养不高的大众基本只能注意到曲调的存在,实际是从音乐的整体音响与歌词(如果有歌词)获取音乐内容 。 大众在清唱某歌的曲调时能够感受到一定的音乐内容其实是与第一听觉印象、演唱者有关 。
抛开歌词与演唱者,曲调本身几乎没有任何音乐内容 。 即便是同一个曲调,不同编配方式、速度、节拍、织体所呈现的音乐内容也会不同 。
所以,好的曲调既是一个让听众更好的理解音乐的重要媒介 。 好的曲调具有流畅性、连贯性、可记忆性等特征 。 对于歌曲来说, 谱曲时还要考虑如何与歌词进行搭配,合理的搭配能让听者听清歌词,从而更好的获取音乐内容 。
3、和声
和声包括“和弦”及“和声进行” 。 和弦通常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乐音按一定的法则纵向(同时)重叠而形成的音响组合 。 和弦的横向组织就是和声进行 。 和声有明显的浓、淡、厚、薄的色彩作用;还有构成分句、分乐段和终止乐曲的作用 。
4、力度
通过力度变化产生的音响可以表达愤怒呼号、急风骤雨、雄伟悲壮、奔腾豪放、果敢刚烈等强烈的情感,也可以表达低声倾诉、喃喃细语、安慰爱抚、叹息抽泣、甜蜜幸福等内心的微妙感受,还可以表达空谷回声、黄昏钟鸣、小溪潺潺等大自然的奇观美景甚至阳光、月色、云彩、微风等看得见摸不着的物体 。 总之,力度的表现力是相当丰富的,可以说它是一种富有"魔力"的音乐要素 。
5、调式
调式是音乐中使用的音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这些音以一个音为中心(主音)构成一个体系,就叫调式 。 如大调式、小调式、我国的五声调式等 。 调式中的各音,从主音开始自低到高排列起来即构成音阶 。
6、速度:音乐进行的快慢 。 (“tempo”是借用了意大利语的“时间”,源于拉丁语的“tempus” 。 现代音乐通常以“拍每分钟”(beats per minute,简写为bpm)作为速度的单位 。 )
7、曲式:曲式就是乐曲的结构形式 。 曲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各种段落,根据这些段落形成的规律性,而找出具有共性的格式便是曲式 。 乐段的结构及一部曲式:乐段通常由两个乐句或四个乐句构成 。 由两个各有四小节的乐句组成的"乐段"在器乐曲中最为常见 。 其特点是平衡、均称感强 。 一首乐曲仅由一个乐段构成的称“一部曲式” 。
8、织体:多声音乐作品中各声部的组合形态(包括纵向结合和横向结合关系) 。
9、音色:音色有人声音色和乐器音色之分 。 在人声音色中又可分童声、女声、男声等 。 乐器音色的区别更是多种多样 。 在音乐中,有时只用单一音色,有时又使用混合音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