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责任包括哪些,免于刑事责任工作还能保住吗( 二 )


2、发起人、股东虚假出资, 未交付或者未按期交付作为出资的货币或者非货币财产的, 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 处以虚假出资金额5%以上15%以下的罚款 。 构成犯罪的, 依《刑法》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或者单处虚假出资金额2%以上10%以下的罚金 。 单位犯此罪的, 对单位处以罚金, 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3、公司的发起人、股东在公司成立后, 抽逃其出资的, 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 处以所抽逃出资金额5%以上15%以下的罚款 。 构成犯罪的, 依《刑法》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或者单处抽逃出资金额2%以上10%以下的罚金 。 单位犯此罪的, 对单位处以罚金, 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4、在法定的会计账簿以外另立会计账簿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改正, 处以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5、公司在依法向有关主管部门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等材料上作虚假记载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 由有关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
6、公司不依照《公司法》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如数补足应当提取的金额, 可以对公司处以20万元以下的罚款 。
7、公司在合并、分立、减少注册资本或者进行清算时, 不依照《公司法》规定通知或者公告债权人的, 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 对公司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
刑事责任有哪些承担方式? 刑事责任包括两类问题:一是犯罪;二是刑罚 。
1.关于犯罪 。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 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 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 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 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不认为是犯罪 。
构成犯罪, 必须具备四个基本要件, 即犯罪的客体、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的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 。
(l)犯罪的客体 。 是指犯罪行为侵犯的、我国刑事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 任何犯罪都必然要侵犯某一客体, 不侵犯客体的犯罪是不存在的 。 例如, 销售假药罪, 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药品的监督管理制度以及公民的健康权利 。 如果侵犯的不是刑事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如合同关系, 就不构成犯罪 。
(2)犯罪的客观方面 。 是指刑法所规定的犯罪活动的客观事实特征, 包括危害社会的行为、危害后果及其因果关系等 。 危害社会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 作为是指不当为而为的积极行为, 即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如杀人 。 不作为是指当为而不为的消极行为, 是指行为人有条件、有义务实施某些行为而不实施, 以至于使刑法所保护的客体受到严重危害的行为, 如玩忽职守 。
(3)犯罪的主体 。 是指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或者单位 。 第一, 关于自然人, 我国刑法规定只有达到一定年龄并且精神正常的人, 才能成为犯罪的主体 。 第二, 关于单位犯罪主体, 是指为牟取单位的非法利益, 由单位负责人或者经单位集体讨论决定, 实施了《刑法》明文规定的单位犯罪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其中包括法人单位和非法人单位 。 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基本上实行两罚制, 既处罚单位, 比如判处罚金, 又处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 只有法律有明文规定的, 才实行单罚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