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热型有哪些,常见的热型有哪些多选题


发热的热型有哪几种??? 发烧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这个疾病多数是由着凉引起的 。 发烧也有可能是一些疾病的症状哦,总之,发烧就是要及早的发现,不然对脑部的神经系统就会有很大的破坏了 。 如果大家想知道发烧有什么症状的话,可以看看下面的介绍 。
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达数天或数周之久,24小时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 ) 。 可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等急性传染病极期 。
2、弛张热(24小时内体温波动达2℃或更多) 。 可见于结核病、脓毒 症、风湿热、局灶性化脓性感染、渗出胸膜炎等 。
3、双峰热(体温曲线在24小时内有两次高热波峰) 。 可见于黑热病、恶性疟、大肠杆菌或绿脓杆菌脓毒症等 。
4、间歇热(体温突然上升达39℃以上,往往伴有恶寒或寒战,经数小时后又下降至正常,大汗淋漓,经1天或数天反复发作) 。 是间日疟或三日疟的特点 。
5、波状热(体温在数天内逐渐上升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或微热状态,不久又再发,呈波浪起伏) 。 可见布鲁芪菌病、恶性淋巴瘤、周期热等 。
6、再发热(又称回归热,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周期性互相交替) 。 见于回归热、鼠咬热热等 。
7、双相热(第一次热程持续数天,然后经一至数天的解热,又发生第二次热程,持续数天后而完全解热) 。 多见于病毒感染,如脊髓灰质炎、麻疹、病毒性肝炎等 。
8、不规则热(发热持续时间不定,变动无规律) 。 可见于流感、支气管炎肺炎、渗出性胸膜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 。
上述文章是小编和大家介绍了关于发烧的一些症状资料,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再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经验,就会更加了解发烧这个疾病了 。 发烧其实对于身体的细胞影响都很大的,因为温度超出了正常的范围,细胞也就会受到损害 。
常见热型有哪些 根据体温上升的程度,将发热分为微热、中热、高热及极高热四种 。 体温超过常温0.5~1℃叫微热,见于局限性炎症和轻微病程中;超过常温1~2℃叫中热,见于支气管肺炎、急性胃肠炎及某些亚急性传染病过程中;超过常温2~3℃叫高热,常见于猪瘟、猪丹毒等急性传染病过程中;超过常温3℃以上叫极高热,见于某些严重的急性传染病 。 在发热过程中,将每日上、下午测得的体温在特制表格里记录下来,连成曲线叫体温曲线 。 根据这种曲线的变化而将发热分成几种热型 。 对诊断疾病意义较大的热型有以下几种 。

(1)稽留热 体温日差在1℃以下而不降到常温者叫稽留热,常见于大叶性肺炎、猪瘟等 。

(2)弛张热 体温日差为1~2℃,而不降到常温者叫弛张热 。 常见于支气管肺炎、败血症等 。

(3)间歇热 体温突然上升数度,经过一段时间降至常温,再过一段时间又上升,如此反复发热者叫间歇热 。

(4)不定型热 其特征是体温曲线不规则,日差有时极其有限,有时波动很大 。 常见于传染性胸膜炎等 。
临床常见的热型有哪些?各自有何特点 临床常见的热型有下列数种: 1.稽留热 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 。 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等的发热极期 。 2.弛张热 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差达2℃以上,最低时一般仍高于正常水平 。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 3.间歇热 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体温波动幅度可达数度,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l日至数日,反复发作 。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 4.回归热 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日后即有规律地交替一次 。 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等 。 5.波状热 体温逐渐升高达39℃或以上,数天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数天后再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 见于布鲁菌病 。 6.不规则热 发热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 根据不同的热型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但须注意,由于抗生素、解热镇痛抗炎药与糖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可使一些疾病的热型变为不典型 。 此外,热型也和个体反应有关,年龄、营养状态均可影响热型 。 如老年人休克型肺炎时可仅有低热或无发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