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五 )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重点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 。 2.高等的多细胞动物, 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 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 4.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 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 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节机制 。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6.(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 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 7.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 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 8.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兴奋部位的电位:外负内正 。 9.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 10.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 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 11.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 12.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 13.在一个系统中, 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 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 。 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 14.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 15.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 还有其他调节因子, 如CO2等), 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 16.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 17.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 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 18.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 19.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 。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20.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少, 生长的慢, 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多, 生长的快 。 21.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 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 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 22.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而不能反过来运输 。 23.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 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 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 也能疏花疏果 。 一般说, 低浓度促进生长, 高浓度抑制生长 。 24.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在根本上是基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 25.在没有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 。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26.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 。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 27.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 28.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抽样检测法、取样器取样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 。 29.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 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 30.“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 。 其中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 t为时间, 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 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 31.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 32.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 33.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 。 34.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 35.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 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 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