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诗歌,如何读懂诗歌语言


如何读懂诗歌 一、读懂诗歌的作用
1、诗歌备考的四个环节
知识——读懂——鉴赏——表述
2、知识包括形象、语言、技巧、思想内容和古诗词常识
3、读懂的作用
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
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 。
二、怎样才算读懂?
1、明白表层意思
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2、领会深层意思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3、例如: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 , 荆门九派通 。
江流天地外 , 山色有无中 。
郡邑浮前浦 , 波澜动远空 。
襄阳好风日 , 留醉与山翁 。
大意:
(我泛舟江上 , 纵目远望 , 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 , 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
汉江(滔滔远去 , 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 , 两岸重重青山 , (迷迷蒙蒙 , 时隐时现 , )若有若无 。
(远方的)城郭在前面的水面上浮动;波涛汹涌 , 浪拍云天 , 摇荡起(远方的)天空 。
襄阳风光美丽 , (似乎想要把我)留下 , 与山翁共谋一醉 。
三、如何读懂诗歌
(一)、如何明白浅层意思?
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
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
整合句意——前后连缀 , 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
练习:翻译这首诗的大意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 , 临牖思悠哉 。
开门复动竹 , 疑是故人来 。
时滴枝上露 , 稍沾阶下苔 。
何当一入幌 , 为拂绿琴埃 。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
大意:
傍晚时分 , 一阵微风吹来 , 把我从冥坐中惊醒 。 我走近窗户 , 思绪飘渺起来 。
(风)吹开门 , 又吹动竹子 。 (我听到动静)以为是故人来(看望我) 。
(风)吹落竹枝上的露珠 , 露珠滴在石阶下的青苔上 。
(这风)应该掀开门帘进屋来 , 为我拂去绿琴上的尘埃 。
(二)、如何领会深层意思?
1、联系信息 , 揣摩语言
信息:题目、注释、诗人生平、典故;意象语言、情感语言、首尾句
例1:阅读韦应物的《寒食寄京师诸弟》 , 回答问题
雨中禁火空斋冷 , 江上流莺独坐听 。
把酒看花想诸弟 , 杜陵寒食草青青 。
问题:第2句中的“独”字对全篇的结构有怎样的作用?
第二句的“独”字 , 既是上句“空”字的延伸 , 又是下句“想”字的伏笔
问题:第4句采用了怎样的方法?收到怎样的效果?
第4句采用了烘托的写法 , 把诗笔宕开 , 寄想象于故园的寒食景色 , 就更收烘托之妙 , 进一步托出了“想诸弟”之情 , 使人更感到情深意远 。
例2读《幽居初夏》(陆游) , 回答问题
湖山胜处放翁家 , 槐柳阴中野径斜 。
水满有时观下鹭 , 草深无处不鸣蛙 。
箨龙已过头番笋 , 木笔犹开第一花 。
叹息老来交旧尽 , 睡来谁共午瓯茶 。
[注]箨龙 , 就是笋 。 木笔 , 又名辛夷花 。 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
问题:⑴诗中所写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幽” 。 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鸣蛙” )
问题:⑵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 , 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②尾联“叹息” , 一是叹志士空老 , 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 , 顿感寂寞惆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