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怎么繁殖,一个蚯蚓可以繁殖后代吗


蚯蚓是如何繁殖的? 蚯蚓是变温动物, 体温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 因此, 蚯蚓对环境的依赖一般比恒温动物更为显著, 环境温度不仅影响蚯蚓的体温和活动, 还影响蚯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及繁殖等, 而且温度也对其他生活条件产生较大的影响, 从而间接影响蚯蚓 。 因此, 温度是蚯蚓最重要的生活条件之一 。
蚯蚓养殖方法
露天堆肥养殖
选择地势高爽、排水良好、暖和通风、无污染、无惊扰的地方, 把未经发酵的牛粪、马粪、猪粪做成高15-20厘米, 宽1-1.5米, 长度不限, 放入蚓种, 盖好稻草, 遮光保湿, 就可养殖 。 其优点是操作方便, 省去了堆制发酵一系列工作, 饵料保持养分不受损失, 提高了蚯蚓生长速度, 易于在农村推广应用 。 此法也有其缺点:一旦饵料发热, 蚯蚓死不见尸, 夏季连雨天及暴雨过后, 床内不透气, 有外逃现象 。 避免方法是让每个养殖床都有新饵料 。 蚯蚓不耐高温(35℃以上), 也不耐低温(0℃以下), 所以, 夏天养殖坑上面要搭棚遮阴;冬天养殖坑上面要搭建简易的塑料棚, 提高坑温, 保护蚯蚓安全越冬 。 此外, 还应做好保护工作, 以防老鼠、青蛙、蛇等的侵害 。 饵料搞堆块状, 为蚯蚓创造良好自下而上条件 。 此种方法的关键是要使饵料保持含水量在60-70%, 不可过干过湿, 否则饵料就会发热造成死亡 。
盆养蚯蚓
装入 的饲料为盆高的3/4, 每盆投放蚯蚓约100~200条为宜 。 由于盆体小、盆内湿度和温度受环境影响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如饲料易于干燥, 温度高低变化明显 。 因此在保证通气的前提下, 盆口可加盖塑料薄膜, 同时经常喷水, 以保持盆内饲料的适宜湿度 。 或随着外界气温的高低经常移动放盆的位置, 以调节盆内的温度 。 此外, 盆养的饲养时间不宜太长, 多以30~60天为宜
如果要大规模饲养蚯蚓, 采用室外养殖法为好, 设备简单, 管理容易, 成本低 。 蚯蚓是杂食性动物, 各种禽粪、畜粪、瓜果皮、菜叶、树叶以及无毒的生活垃圾等都可作为蚯蚓的饲料 。 这些饲料最好事先进行发酵, 达到无臭味、无酸味、完全腐熟、外观咖啡色 。
半地下室蚯蚓养殖法
选择背风、干燥的坡地, 向地下挖1.5~1.6米深、2.5米宽、长度自定的沟 。 沟的一侧高出地面1米, 另一侧高出地面30厘米, 形成一个斜面, 斜面用双层塑料薄膜覆盖 。
蚯蚓是怎样繁殖的 蚯蚓怎样繁殖后代
蚯蚓雌雄同体, 雄性生殖器官在第10、第11节的后侧, 有两对精巢囊, 每一个囊内有精巢和精漏斗各一个, 通过隔膜上的小孔与后一对的贮精囊相连;贮精囊两对位于第11节和第12节内, 精细胞在精巢中产生后, 先进入贮精囊中发育, 待成熟后再回到精巢囊, 由精漏斗经输精管排出 。 两条输精管, 在13节后, 两两平行, 当行至第18节与前列腺的支管和主管相会合, 由雄生殖孔排出, 雄生殖孔在第18节腹面两侧 。 雌性生殖器官有葡萄状的卵巢一对, 附着在第12、第13节隔膜的后方, 成熟的卵落入体腔, 经第13节内一对卵漏斗, 通过较短的输卵管, 至第14节会合, 而由雌性生殖孔排出, 雌生殖孔只有一个 。 另外, 在第6至第9节内, 有受精囊2或3对, 为接受和储存异体精子的场所, 开口于6至9节间腹部节间沟两侧 。
蚯蚓虽说是雌雄同体, 但由于性细胞成熟时期不同, 故仍需异体受精 。 蚯蚓的雄性生殖细胞先成熟 。 成熟后两条蚯蚓要进行交配, 交配时, 副性腺分泌粘液, 使双方的腹面相互粘着, 头端分向两方 。 雄性生殖孔与异体受精囊孔相对, 精液从各自的雄生殖孔排出, 通过对方的受精囊孔进入受精囊内 。 交换精液后两条蚯蚓各自分开 。 待卵成熟后环带分泌粘稠物质, 在环带外凝固而成环状粘液管(蚓茧), 成熟的卵由雌生殖孔排至蚓茧中 。 当蚯蚓作波浪式后退运动时, 蚓茧相应逐渐向前移动, 当移至受精囊孔处精子逸出, 在茧中受精 。 蚯蚓继续后退, 最后蚓茧离开身体, 两端封闭而留在土中 。 每个蚓茧有1~3个胚胎, 2~3周内孵化 。 如环境不适宜, 可延至翌年春季孵化 。 (见图17)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