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哪些

记叙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 。 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思想, 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有时在记叙中也夹一些抒情和议论 。
记叙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感情 。 这种感情的抒发可以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
直接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倾吐自己的感情 。 如:《我的老师》
一文中, 作者在记述了蔡老师的几件小事后这样写道:“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 一个孩子站在那里, 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 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 又是多么漫长!”又说:“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什么时候, 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直接抒发了对老师的依恋、思念之情 。 直接抒情的方式一般用在叙述描写人物事件的基础上 。 感情达到一定高度时, 有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感染力很强 。
间接抒情是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使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 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 。
间接抒情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寓情于事 。 最典型的例子是《背影》中那段对父亲背影的描述:“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下身去, 尚不大难 。 可是他穿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 。 他用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往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右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 。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 。 ”父子分别之际, 年事已高的父亲执意要过铁道、爬月台去为儿子买桔子, 他蹒跚的步履, 爬上月台的动作, 无不渗透出对儿子深深的爱, 而从这生动描述的字里行间, 从目睹此情此景时的潸然泪下, 我们也感到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与深情 。
2.寓情于景 。 即作者感情同写景状物结合在一起,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喜怒哀乐 。 例如 。 《故乡》的开头部分描写回乡途中的景物:“苍黄的天底下, 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没有一些活气 。 ”这些景物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 因为“我”这次回乡是为了卖掉老屋到外地谋生的 。
3.寓情于理 。 即作者的感情同议论交融在一起, 不仅以理服人, 而且以情感人 。 例如:“在这千百万被压榨的包身工中间, 没有光、没有热, 没有温情, 没有希望, 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二十世纪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十六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夏衍《包身工》)在这段文字中, 作者对包身工的满腔同情和对对包身工制度的强烈憎恨, 寄寓在对包身工制度的评论之中, 情理交融, 发人深省 。
记叙中的议论, 是作者在记叙中对所记事物发表意见, 进行议论 。 有时以叙为主, 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议 。 记叙文中的议论, 有时在开头, 有时在结尾, 或点明文章的题旨, 或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或揭示所记事物的意义 。 鲁迅的短篇小说《一件小事》就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各有一段议论, 运用对比的手法, 阐述了当时的一系列政治事件与这“一件小事”对于“我”的不同影响, 文中写道:“几年来的文治武力, 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 背不上半句了 。 独有这一件小事, 却总是浮在我眼前, 有时反更分明, 教我惭愧 。 催我自新, 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 ”这段话, 表现了“我”愿以车夫为榜样, 改造自己成为真正的人的决心, 也点明了“小事”对于“我”的重要意义 。 使文章的主题在记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 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