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可逆”与人生“可逆”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
面对挫折和困顿,总有人能直面逆境而奋起有为,恢复甚至超过原来的人生价值 。
【医学“可逆”与人生“可逆”】
医学“可逆”与人生“可逆”
“可逆”这个词,在中学上化学课时老师的解释是:“化学反应中,按不同的条件可以向相反方向变化的反应” 。 后来又知道这“可逆”也是医学方面的专用词,但这不是我等普通人能说三道四的 。 不过,这几年让我体悟到了“可逆”也能发生在我们平常人身上 。
首先是“早搏” 。 记得刚有“早搏”时,去医院治疗,前后花了几个月时间,医生诊断出我得的是“房性早搏”,还开了不少药,但吃药对我作用不大 。 每次早搏,不仅精神高度紧张,而且胸口“荡”得慌,常常用拳头捶胸,以求舒缓一下 。 有一次发作还打了120电话,救护车送我去医院急诊,挂了丹参点滴后才稍稍缓解,但作用不大 。 无奈之下,后去市胸科医院的中西医结合科就诊,董昀医生仔细了解了我整个病情病历后,告诉我这早搏可能是太疲劳和太紧张引起的,回家后多注意休息并舒缓心理压力,慢慢会好起来的,这病一般是“可逆”的 。 我当即想起来了,这次发作就是因为在影院看一场高对抗高分贝让我精神高度紧张的战争片时开始的 。 顿时我战胜早搏的信心倍增 。 果然,我遵医嘱后,早搏的次数明显少了下去,现在已经基本没这回事了 。
还有就是六年前开始感觉左肩部又疼又胀,左手抬起困难,时而还发麻,做家务也感到力不从心 。 不得已去医院,医生看了X光片的诊断结果是:“你这是老年病,叫骨质增生,在你这个年龄段是正常的!人嘛,和机器一样,这么长时间工作下来,总会出点问题 。 当然,如果避免长时间坐着、多运动,还是‘可逆’的 。 ”于是,我严格遵医嘱,每天到居家附近的徐汇中城绿谷步道走3500米,练八段锦和6分钟一套的太极拳4套,每星期游泳一次 。 不久,左肩和左手臂虽然偶尔有点胀麻,但影响越来越小,现在完全恢复了正常 。 这也说明我的左肩功能已经实现了医生预判的“可逆” 。
其实,人的一生中都会碰到很多身体上的病痛,其中不少可以靠积极应对和治疗,达到医学概念上的“可逆”,恢复身体的正常功能 。
再进一步看,在社会生活中,人也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顿,有人从此一蹶不振、破罐子破摔,但也有人能直面逆境而奋起有为,恢复甚至超过原来的人生价值 。 不是吗?古有受腐刑后作《史记》的司马迁,有双目失明创作了《二泉映月》的阿炳,有聋人音乐家贝多芬 。 今有在北京冬残奥会上的残疾运动员,他们每一位都是在逆境中奋起的好汉,虽然不能回到原始的身体状态,但他们靠着不断努力,逆转了人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了为祖国争光的英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