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特色文化风情是什么

吃在“印度”
沿着建设路走到书林街,从书林街进入文化巷鳞次栉比都是小吃店、衣服店 。 午饭时间,采访人员走进一家名为“印度菜菜”的餐馆 。 餐馆装修风格具有印度的气息,就连服务员都穿着满身金黄的印度服装,戴着粉红色的头纱 。
按服务员推荐的特色菜,点上一份炭烤鸡、特辣咖喱牛肉、黄油烤饼和自制酸奶 。 据说,炭烤鸡是由从印度带来的特制烤炉烘烤而成,吃起来感觉不错 。 咖喱牛肉吃起来比较辣,吃饼的时候蘸上一些咖喱酱,味道特别的好 。 自制的印度酸奶特别黏稠,像冰激凌的感觉,服务员告诉采访人员,酸奶是老板Khanduri研制的,上面撒着腰果、葡萄干,在吃完辣味的咖喱牛肉后,吃上一份酸奶,感受了印度的风情,其乐融融 。
午后购物
填饱肚子之后,开始在文化巷淘宝,在“印度菜菜”的前方就有一家叫兰木坊的手工艺作坊 。 店铺虽小却生机盎然,这里有大量新颖、别致的手工艺品,大都出自店主之手,如果喜欢淑女风格,一条由浅粉红色的细小珍珠和银制饰扣串成的手链,会让你爱不释手;如果喜欢另类和特立独行,枯藤、麻绳、铜铃和彩色木珠组成的风铃挂在窗前会使得门窗一亮;如果喜欢质朴自然,有涂上色彩的鱼鳞做成的项链和耳环,有普通的牛仔布配上传统的民族绣花变成的个性十足的手链 。
从兰木坊往回走,靠左的地方有一家十分别致的服装店 。 店门口挂着很多CD碟片 。 店主是个酷爱电子音乐的可爱女孩,店内出售的服装有浓厚的日韩风格 。 T恤衫上印着时下最流行的卡通人物,个性十足的日本拼布花裙,绝对能让你成为街头的亮点 。 经常来这里买衣服的学生小陈告诉采访人员,在这里既可以得到最新的电子音乐资讯,又可以体味最前卫的流行时尚 。 它不单单是服装店那么简单,也是电子音乐爱好者的聚集地 。
玩在“兰白红”酒吧
文化巷与文林街交叉口,有一家全木结构装修的酒吧,店门口的柱子是一面“广告墙”,上面贴满了找房子、找合租、找老师等英文资讯 。
走进酒吧有灯光可以照到的小圆木桌,也有稍稍暗些但很温馨的小角落,一楼铺着大块大块的青色石板 。 圆桌,大窗,读书灯 。 二楼便是暖色的地毯,小格子空间,让人觉得很安全,很独立 。 每张桌前的墙上都有一个小洞,放置着各不相同的小台灯 。 红色的小垫子,堆在一起,轻轻一靠,便会陷下去 。 店里的服务员介绍说,这里的老板是法国人,因为喜欢昆明,所以留了下来 。 把云南的浪漫,融进了法国的温柔,“我们经营的是法国南方风味,做的也是法式家常菜,还有法式小蛋糕、咖啡、法国干红、啤酒等 。 不仅仅是酒吧,也是餐厅 。 来这里的客人大都是外国留学生,还有很多本地人喜欢到这里来练习外语口语 。 ”李小姐说 。
□ 咱老百姓
与和民日本料理店老板娘聊天
见到杨文敏时,是傍晚在和民日本料理的新店,她就是和民日本料理店的老板娘 。 新店在文化巷的中段,离老店大概有50米的距离 。 杨文敏是土生土长的昆明人,虽然在日本生活了15年的时间,她依然操着一口流利的昆明话 。
杨文敏告诉采访人员,20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经朋友介绍认识了现在的先生 。 婚后就随先生到了日本,在日本留学、生子,再然后就像所有日本女人一样尽心尽责地做起了贤内助,一呆就是15年 。
“回到昆明的最大原因是想让孩子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历史、国情,在日本没有语言环境,尽管送她们到了中文培训班,自己在家也教她们中文,但还是学不会 。 ”杨文敏说 。 开和民日本料理店最初是因为孩子们喜欢吃日本菜,后来很多朋友到家吃饭时,吃到杨文敏做的日本菜,觉得口感很好,建议她开一家日本料理店,把店面选择在文化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