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吃货们注意,小龙虾应该这样吃!医生建议:每人每次食用不要超过一斤

【【健康科普】吃货们注意,小龙虾应该这样吃!医生建议:每人每次食用不要超过一斤】本文转自:中国网
健康号
【健康科普】吃货们注意 , 小龙虾应该这样吃!医生建议:每人每次食用不要超过一斤文/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2022-05-26 21:02:12 来源:中国网医疗频道 如果在享受美味过程中出现了不适症状 , 可以适当喝一些水进行催吐 , 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及意识障碍等中毒表现时 , 要立即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
每逢夏季之时 , 许多人的朋友圈纷纷开启吃夜宵模式 , 啤酒、烤串、小龙虾等美食吃的不亦乐乎......尤其是小龙虾肉弹嫩细滑 , 汤汁麻辣鲜香 , 就着啤酒 , 一顿能吃三五斤 , 但殊不知 , 让人垂涎欲滴的小龙虾 , 过量食用可能危害健康 , 医生建议单次食用最好不要超过1斤 。
小龙虾虽美味
但切不可过量食用
虽然小龙虾肉含有8种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 , 氨基酸组成优于普通肉类 , 维生素A、D、K等脂溶性维生素含量较高 , 钙、磷、铁、锌、锰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也很多 , 但是小龙虾存在许多污染因素:包括重金属污染、致病菌污染、寄生虫污染、洗虾粉等 。 其中食用小龙虾引起最严重的健康危害是横纹肌溶解综合症 。
【健康科普】吃货们注意,小龙虾应该这样吃!医生建议:每人每次食用不要超过一斤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肌酸激酶显著升高、肌肉酸痛、出现肌红蛋白尿(尿液红棕色)等 。 ”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医生胡娜介绍道 ,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发病风险与食用小龙虾的数量有关 。 同时在往年 , 因进食小龙虾出现急性胃肠炎或者出现过敏反应的病例比较常见 。 所以建议大家小龙虾切不可多吃 , 也不能天天吃 , 不仅存在患横纹肌容综合征的隐患 , 而且其丰富的蛋白质 , 过量食用会造成消化压力 , 引起消化不良 。 再加上重油重辣的烹饪方式 , 也会增加肠胃负担 。
由于小龙虾是中等嘌呤含量的食物 , 每100g龙虾中嘌呤含量约75mg , 过量食用还会对血尿酸水平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 因此尿酸高的人群建议少吃或不吃 , 以免诱发痛风 。 此外 , 在许多吃货眼中 , 小龙虾似乎与啤酒是“天生一对” , 许多人在食用小龙虾时喜欢就着啤酒一起食用 , 但啤酒中往往含有维生素B1 , 会加速分解嘌呤核苷酸 , 二者同时食用会大大加重机体的代谢负担 , 因此不建议小龙虾和啤酒一起食用 。 还有过敏体质以及患有皮肤病、哮喘病的人群也不宜食用小龙虾 。
食用小龙虾最好去头洗净
高温烹饪
小龙虾重金属污染问题一直饱受关注 , 其饲养环境会直接影响其含量的多少 , 建议大家最好选购人工养殖的小龙虾 。 购买时选择背部红亮干净 , 腹部白净整齐 , 虾腮白而干净的小龙虾 。 清洗时剪去前部头壳 , 顺势挑去胃囊 , 剪去腮须 , 去除虾线后 , 用刷子洗净 。 同时 , 小龙虾生长过程中 , 体内难免会携带一些致病微生物甚至寄生虫 , 加之小龙虾的壳很厚 , 如果没煮熟 , 很容易吃坏肚子 。 只有100°C烹饪15分钟以上 , 才可彻底杀死小龙虾体内的寄生虫囊蚴 。
“由于小龙虾体内可能含有很多细菌和肺吸虫 , 生食和半生都不能将致病菌和肺吸虫杀死 , 所以小龙虾不能生食 , 如醉虾、涮虾和短时爆炒的小龙虾最好不吃 。 ”胡娜表示 , 除了不能生食小龙虾外 , 而且还不能吃死虾 , 吃死虾会有铅中毒危险 。 识别死虾的方法是死虾炒制之后尾部是直的 , 而活虾炒制之后的尾部是蜷缩的 , 一定要注意辨别 。
另外 , 小龙虾的虾头是不建议吃的 , 因为虾主要的内脏器官都集中在虾的头部 , 总体来说有较多的重金属类物质 , 而且虾头处所谓的“虾黄” , 并不是真正的黄 , 其实是小龙虾的肝脏和胰脏 , 很容易被污染 , 最好别吃 。 当然 , 如果在享受美味过程中出现了不适症状 , 可以适当喝一些水进行催吐 , 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及意识障碍等中毒表现时 , 要立即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