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便太臭,到底正不正常?出现这种气味,当心癌症找上门...

本文转自:中国网
健康号
便便太臭, 到底正不正常?出现这种气味, 当心癌症找上门…文/温医一院2022-05-26 07:44:38 来源:中国网医疗频道 为什么便便会有臭味 ...
早晨上完“大号” 留在洗手间的味道让人无法呼吸 甚至被家人调侃这要是在古时候打仗 可以逼退千军万马......
便便太臭,到底正不正常?出现这种气味,当心癌症找上门...
有类似经历的人 此时可能会产生一些疑虑: 这种情况到底正不正常?为什么便便会有臭味?便便臭和不臭, 哪个更健康? 今天就来解开大家的这些疑虑
大便气味是如何产生的?
首先, 我们来了解一下臭味是怎么产生的 。 人体粪便的气味与肠道微生物群有关 。 据微生物学家估计, 在正常情况下人类胃肠道中至少有500种不同的微生物, 其数量级高达100万亿, 重量约1公斤 。 其中大多数为细菌, 也有病毒、真菌和原生动物等, 主要分布在回肠和大肠 。
这些肠道微生物群的使命是辅助食物消化功能和防止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 食物在其发酵作用下, 会产生二氧化碳、氧气、甲烷、硫化氢、硫醇等多种气体, 相互融合形成“荡气回肠”的带味肠气 。 肠道微生物群还能 产生粪臭素 (让臭豆腐香飘十里的成分之一)、 吲哚 (低浓度如花香四溢, 高浓度则臭名昭著) 等代谢产物 , 在它们的助力下, 使得便便“别有风味” 。
大便为什么会有不同气味?
大便本身常带有臭味, 只是轻重不一, 人体的嗅觉不一定都能分辨出来, 所以有人用臭鸡蛋味、鱼臭味或蒜臭味等来形容 。
由于我们每日会摄入不同种类的食物, 其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质等营养物质的构成比例不同, 也就使排泄物中最终含有各种代谢产物的比例不同, 从而导致大便的气味存在个体差异 。 这也是造成“肉食者味重, 素食者味轻”的原因 。
此外, 由于人体缺乏某些消化蛋白酶、某种食物的摄入过多等原因, 胃肠道的加工不一定能完全洗涤清除食物本身的气味, 因此食物残渣中依然可能留有味道 。 比如过度摄入榴莲或蒜类, 就有可能排出带有榴莲味或蒜味的大便 。
除了饮食结构, 大便的臭味还可能与消化系统或全身性疾病、排便习惯(大便频率)、肠道菌群多寡等因素有关 。
大便的不同气味预示着哪些疾病?
人体排出的正常大便本身带有些许臭味, 但通常不重, 即便有时排出的气味较重, 一般在短时间内就会消退 。
大便的异常臭味可以进一步分为腥臭、酸臭或恶臭味 。 这些异常的气味可能预示着一些胃肠道疾病 。 例如鱼腥臭味的大便可能提示阿米巴性肠炎;酸臭味大便可能见于脂肪酸分解或糖类异常发酵性疾病;恶臭味大便可能提示慢性肠炎、重度痢疾、消化道大出血、慢性胰腺炎或胰腺癌等胰腺病变、结直肠癌等 。
大便气味可能成为提示消化道健康的“晴雨表”, 这也是医学上大便气味是粪便常规检查项目中重要的理学参数之一, 尤其为疾病早期阶段可能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 。
便便太臭,到底正不正常?出现这种气味,当心癌症找上门...
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 仅凭大便有臭味与无臭味, 无法直接判定是否与肠道健康相关, 还是需要专业医生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粪便颜色或性状等参数、粪便培养、结肠镜等影像学检查结果, 才能对疾病做出正确诊断 。
怎么才能让大便不那么臭? 除了及时治疗胃肠道疾病、保持肠道健康, 饮食、运动与排便方面的良好习惯也有利于大便除臭 。 首先, 平时要足量饮水 。 根据2022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意见, 正常男性、女性每日饮水量分别为1700ml、1500ml 。 平时坚持锻炼, 控糖限酒, 少油少盐, 不暴饮暴食, 多吃膳食纤维, 同时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 通过健康的生活、饮食和运动习惯, 有利于保持大便水分、刺激肠道蠕动和控制大便性状, 进而有助于保证大便频次、预防便秘和改善肠道菌群失调, 从而可能减轻大便的臭味 。 政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