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农”组团下乡当新农人 养出来的土猪一天能跑两万步

本文转自:天目新闻
“码农”组团下乡当新农人 养出来的土猪一天能跑两万步
生活在陕北黄土高坡的黑毛土猪, 有了自己独特的溯源码:每天体温多少度、走了多少步, 怎样从猪厂到屠宰场, 分割后怎么通过冷链送到超市, 一目了然 。
这是阿里巴巴“乡村振兴技术官”之一韩康在陕西榆林清涧县做的项目 。
2021年11月, 阿里巴巴启动“乡村振兴技术官计划”试运行, 包括韩康在内的160名技术官和专家入选首批“乡村振兴技术官” 。 于是, 在一个飘雪的冬日, 韩康来到陕西清涧县看山上散养的黑毛土猪 。
膘肥身健、体型匀称, 这些黑毛土猪在山间枣林里撒野奔跑, 渴了就喝山泉水, 饿了就助跑起跳, 够着啃树上的枣子 。 这样的猪, 能不好吃吗?
清涧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坡, 是革命老区, 2020年摘掉贫困县帽子 。 虽已脱贫, 但清涧依然“五缺”:缺人、缺水、缺地、缺产业、缺企业, 急需找对路子, 巩固脱贫成果 。
由于缺水, 清涧县的山上只能种枣 。 单靠种枣还不够, 要想致富就得多产业发展 。 清涧县的黑毛土猪巨能跑, “跑步猪”肉质Q弹, 纹理鲜明, 下锅直接出油, 香气扑面, 吃过的都说好 。
早在2016年, 当地政府就倡导农民养黑毛土猪, 2018年注册品牌, 还开了专卖店, 2019年存栏10万头, 在当地算是比较大的产业 。 但由于品牌和差异化没打出来, 老乡们担心市场风险不敢多养, 规模萎缩得厉害, 目前存栏只剩5万头 。
县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做“十四五”规划时, 把养猪这个事列了进去, 设定了10万头的目标, 制定了“千户计划”, 即:帮助1千户农民养10万头猪发家致富 。
韩康和同事深入当地农村做调研, 得出结论:养猪要致富, 就必须打出品牌, 用技术手段向消费者证明, 这里的黑毛土猪真的不一样 。
贵, 是因为成本高 。 它们散养, 要养足10个月, 运动量大, 吃很多粮食 。 贵, 是因为肉质好, “跑步猪”比普通猪脂肪含量少3/4 。
而难的是, 如何让消费者看见这一切, 相信这一切?
韩康想到用数字技术做实“500万步散养猪”的概念, 每头猪出栏前都要跑够500万步 。
怎么证明呢?韩康和另外两名技术官郜鹏、何文找到了办法 。 他们给猪厂覆盖信号, 给每头猪打上数字耳标, 记录它的全生命周期和各项生活环境参数 。 每天体温多少度、走了多少步, 怎样从猪厂到屠宰场, 分割后怎么通过冷链送到超市, 一目了然 。
目前, 首批土猪溯源码已经投入使用, 消费者拿支付宝扫一扫, 就能看到这头猪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 每个环节都可以追溯, 买得舒心吃得放心 。
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 清涧土猪肉终于被市场看见, 最近成功摆上了盒马的货架 。 起步顺利, 韩康和同事们定下目标:要让当地1000户养殖户平均增收10万元, 助力清涧完成“千户计划” 。
像韩康一样, 这批160名乡村振兴技术官在这半年时间里组团在山西、四川、河北、湖南、陕西5个省份的7个欠发达县域开展数字化志愿服务 。 这些项目涵盖田野文物保护、农产品溯源、数字治理、智慧文旅领域 。
【“码农”组团下乡当新农人 养出来的土猪一天能跑两万步】据天目新闻采访人员了解, 就在5月25日, 阿里巴巴正式启动“乡村振兴技术官”计划, 在内部招募选拔技术人才, 分批次组团下乡, 助力乡村振兴和县域人才培养 。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程立表示, 该计划是阿里巴巴技术公益的一次全新实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