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当归的品种和留种


当归 , (学名:Angelica sinensis , )别名干归、秦哪、西当归、岷当归、金当归、当归身、涵归尾、当归曲、土当归 , 多年生草本 , 高0.4-1米 。 花期6-7月 , 果期7-9月 。 中国1957年从欧洲引种欧当归 。 主产甘肃东南部 , 以岷县产量多 , 质量好 , 其次为云南、四川、陕西、湖北等省 , 均为栽培 。 国内有些省区也已引种栽培 。 其根可入药 , 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 。 具有补血和血 , 调经止痛 , 润燥滑肠、抗癌 、抗老防老、免疫之功效 。

【品种】当归的品种和留种

文章插图

全当归根略呈圆柱形 , 根上端称“归头” , 主根称“归身”或“寸身”.支根称“归尾”或“归腿” , 全体称“全归” 。 全归长15~25cm , 外皮细密 , 黄棕色至深褐色 , 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根上端膨大 , 直径1.5~4cm , 钝圆 , 有残留的叶鞘及茎基;主根粗短 。 长l~3cm , 直径l.5~3cm , 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多 , 上粗下细 , 多扭曲 , 有少数须根痕 。 质柔韧 , 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 , 有棕色油点 , 形成层呈黄棕色环状 , 木质部色较淡;根茎部分断面中心通常有髓和空腔 。 有浓郁香气 , 昧甘、辛、微苦 。
当归商品以产地主要划分为秦归及云归两种:
秦归:又名西归 , 系主产于甘肃南部岷山山脉东支南北两麓之当归 。 过去将主产于北部岷县、宕昌、漳县等地当归以兰州 , 西安为集散地而称为“西归”或“后山归”;又将王产于南部武都、文县等地当归运至四川重庆集散而称为“川归”或“前山归” 。 现已无此区分 , 统称为“秦归”或“西归” 。 秦归中优质品(“后山归”或“后山货”)个头大而长.腿粗质地坚实且体重 , 肉色粉白 , 皮色黄褐纹细皮薄.味甘辛而为上品;“前山货”则头粗身短 , 须根较多且长 , 质地较松软 , 皮色较黑.表面皮纹较粗糙 , 肉色发黄 , 油润样(“油归”较多) , 昧较辛 , 而且枯枝较多 。
云归:系指主产于云南西部之当归 , 其性状特点多为头粗短支腿多(云归只有归头与归尾两种商品而无归身) 。 体亦饱满质结而重 , 外形粗犷 , 表面黄褐 , 内色黄白 , 亦有粉性.味辛苦而辣 , 甘昧少 。 云南丽江所产有“玉当归”之誉 。
另外 , 四川、湖北、陕西等杂路产地所产则多质地空泡 , 粉性及甜味均次 , 味常辛麻且苦 。
当归商品常分全归(又名“原枝归”)、归头和归尾三种 , 归头(又名“葫首归”)为除去支根之当归 , 其主要性状同于全当归 , 亦分为西归头及云归头两种 。 西归头中有原皮、轻度撞皮及撞皮三种 , 皮色分别为黄褐、黄白相问及粉白色.撞皮者已无叶鞘残留;云归头个形较短壮 。 归尾中西归腿多细长 , 而云归膀(云归腿粗者为归膀)较粗短 。
当归的留种
选无病植株或田块 , 当年秋不挖 , 翌年出苗后进行正常田间管理 , 抽薹后30~40天 , 即8月中旬前后种子由红转为粉白色时采种 。 由于种子成熟不一致 , 可分批采收 。 采收时连同果梗一起收下 , 捆成小把 , 放阴凉处晾干脱粒 , 置于通风干燥处保管 。 避免受热受潮 。
育苗移栽要求用第三年开花所结的中度成熟的种子作种 。 一棵植株 , 除主芽外 , 还有很多个侧芽 。 主芽和侧芽 , 都能抽薹、开花、结实 。 主茎的腋间也能长出花枝结籽 。 由于各花枝的生育时间不同 , 开花时间及种子成熟有先有后 。 因此 , 采种之时 , 须经常到田间观察 。 从花茎顶端往下看 , 见第一穗呈粉红色 , 第二穗呈淡红色 , 第三穗呈淡黄色 , 即需收获(一般在8月上中旬) 。 成熟过度的种子 , 育苗移栽后 , 会提早抽薹 , 因此最好在种子八成熟的时候 , 折下果穗 , 插在水里或湿土里 , 或者卷在青蒿里 , 经12~48小时 , 见呈白色即已完成后熟作用 。 将收获的果穗扎成小把 , 连秆带枝挂在无烟、干燥通风处 , 使其充分干燥(含水量低于8%) , 然后脱烂除去杂质 , 密封贮存在干燥凉爽处 。 忌曝晒、烘烤、雨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