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黄秋葵种植技术及效益


黄秋葵在我国引种的时间不长 , 范围也极小 , 主要用于出口日本等地 。 目前发展黄秋葵生产出口的潜力很大 , 同时每家每户栽种几棵对改善日常生活 , 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黄秋葵适应性强 , 生长旺盛 , 很少有病虫危害 , 种植黄秋葵简单易行 , 花工不多 , 用种少 , 成本低 , 效益高等优点 。 现将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种植】黄秋葵种植技术及效益

文章插图
【环境要求】
【【种植】黄秋葵种植技术及效益】1.温度 黄秋葵喜温暖、怕严寒 , 耐热力强 。 当气温13℃ , 地温15℃左右 , 种子即可发芽 。 但种子发芽和生育期适温均为25~30℃ 。 月均温低于17℃ , 即影响开花结果;夜温低于14℃ , 则生长缓慢 , 植株矮小 , 叶片狭窄 , 开花少 , 落花多 。 26~28℃适温开花多 , 坐果率高 , 果实发育快 , 产量高 , 品质好 。
2.水分 黄秋葵耐旱、耐湿 , 但不耐涝 。 发芽期土壤湿度过大 , 易诱发幼苗立枯病 。 结果期干旱 , 植株长势差 , 品质劣 , 应始终保持土壤湿润 。
3.光照 黄秋葵对光照条件尤为敏感 , 要求光照时间长 , 光照充足 。 应选择向阳地块 , 加强通风透气 , 注意合理密植 , 以免互相遮荫 , 影响通风透光 。
4.土壤 营养黄秋葵对土壤适应性较广 , 不择地力 , 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较宜 。 肥料在生长前期以氮为主 , 中后期需磷钾肥较多 。 但氮肥过多 , 植株易徒长 , 开花结果延迟 , 坐果节位升高;氮肥不足 , 植株生长不良而影响开花坐果 。
【繁殖】
1.发芽期 播种到2片子叶展平为发芽期 , 约需10~15天 。 25~30℃适温下播种4~5天即可发芽出土 。 通常露地直播幼苗出土约需7天左右 , 地膜覆盖可提前2~4天出苗 。
2.幼苗期 从2片子叶展平到第一朵花开放为止 , 约需40~45天 。 一般子叶充分展开后 , 经15~25天 , 第一片真叶展开 。 以后每2~4天发生一片真叶 , 其中第一二片真叶为圆形 。 幼苗期生长缓慢 , 地温过低时更甚 。
3.开花结果 期从始花到采收结束 , 约需85~120天 。 出苗后需50~55天 , 第一朵花即开放 。 第一二朵花从开花到收获所需天数稍长 。 以后随温度升高 , 收获时间缩短 。 通常播种后70天左右即可第一次采收 。 在昼温28~32℃ , 夜温18~20℃适温下开花后4天即可收获 。 黄秋葵开花结果后生长速度加快 , 长势增强 , 尤以高温下生长更快 , 7月每3天即展开一片真叶 , 9月则需4~5天展开一片真叶 。
【露地栽培】
1.栽培季节 黄秋葵喜温暖 , 怕霜冻 , 整个生育期应安排在无霜期内 , 开花结果期应处于各地温暖湿润季节 。 露地栽培 , 南北各地多4~6月播种 , 7~10月收获 。 华北地区一般于4月中下旬至5月播种 。 北方寒冷地区常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集中育苗 , 待早春晚霜过后 , 再定植于大田 。
2.整地作畦 黄秋葵忌连作 , 也不能与果菜类接茬 , 以免发生根结线虫 。 最好选根菜类、叶菜类等作前茬 。 土壤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保水保肥壤土较宜 。 冬前前茬收获后 , 及时深耕 , 每公顷撤施腐熟厩肥75000千克 , 氮磷钾复合肥300千克 , 混匀耙平作畦 。 露地栽培多用两种方式:其一 , 大小行种植 , 大行70厘米 , 小行45厘米 , 畦宽200厘米 , 每畦4行 , 株距40厘米;其二 , 窄垄双行种植 , 垄宽100厘米 , 每垄种两行 , 行距70厘米 , 株距40厘米 , 畦沟宽50厘米 。 若在田边、道旁、河边单行栽植 , 株距60厘米 , 每穴3株 , 通风透光 , 便于管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