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种梨树早期丰产栽培技术

【【栽培】种梨树早期丰产栽培技术】
1、大穴深栽
4月5―10日,选用接口上2cm处直径1.0cm以上,高1.5m以上无病虫害一年生苗,栽前剪截伤根和过长根,并放入清水中浸泡一夜,次日将苗木蘸上泥浆定植 。 定植坑长、宽、深均为1m,将表土与底土分放,浇透水,水渗完后再定植 。

【栽培】种梨树早期丰产栽培技术

文章插图

定植深度比正常栽树深5cm左右,回填土全部用表土,有条件的换土或拌人适量有机肥 。 填土时轻提苗干,踏实再浇透水,待水分渗下后,在树基部堆一个小土堆,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成活率 。 栽后三周调查,成活率为99.6% 。
2、整形修剪
采用两主枝自然开心形,以尽快提高早期覆盖率,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 在整枝时用弯干法,定植后,将主干在距地面65cm左右处向东侧弯下75°左右,培养成第一主枝 。 当弯处附近萌生直立枝时,选留一个培养成壮枝 。 第二年春将枝从基部向西侧弯下75°左右,培养为第二主枝 。 若主干压弯后发芽较迟,可于弯干后15d左右,在芽上涂抹抽枝宝(邯郸北方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出品)或采用刻芽等措施;促进发芽 。 两个主枝问最好间距10―15cm;以防劈裂 。
主枝上不留侧枝,直接着生结果枝组 。 冬剪时,以疏为主,主枝头不短截,以达到抑前促后的效果,使主枝基部早日形成大量结果枝组 。 当树冠交接后,主枝头用背下枝换头;防止交接 。 枝组采用“三套枝”修剪法,即当年结果枝、结果母枝、营养枝各占1/3,主枝上枝组的横向分布为“上小下大,两侧中”,即背上着生小枝组(长20cm以下),下面着生大枝组(长度40cm左右),两侧着生中型枝组(长度30cm左右) 。 纵向分布为基部着生大枝组,中部着生中枝组,上部着生小枝组 。 全树约有各类枝组30个左右 。
3、生草覆盖与肥水管理
选留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1―2种禾本科杂草,如马唐等,作为果园地面植被 。 当草长25cm左右时进行刈割,割后将草均匀覆盖在地表,如此反复,每年割2-3次 。 这样,可减少阳光直射地面,降低地表温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杂草腐烂后翻入地下,可增加土壤有机质 。 应用此法,三年中使0―40cm土壤有机质由原来的0.21%提高到0.84% 。 有机肥的施用以野草为主,并结合施入适量农家肥,时间在夏秋之间 。 春季不再开沟施肥,以免造成土壤水分大量散失 。 花前7d施尿素,2年生树每株100g,3年生树150g,4年生以上树200g 。 幼果迅速膨大期施磷酸二铵,3年生树每株100g,4年生树150g,5年生以上200g 。 施肥后及时灌水 。 于落花后每隔15d喷1次0.5%尿素+0.3%磷酸二氢钾混合液,共4-5次 。
4、病虫害防治
虫害主要有梨蚜、梨大、天幕毛虫、金龟子、青刺蛾等,用药以无公害农药如灭幼脲系列,B?t乳剂(苏芸金杆菌)等为主 。 注意保护、利用天敌,如草蛉、瓢虫、食虫虻等 。 对梨大、梨小等除用药外,辅以人工摘除虫果销毁,压低虫口密度 。 冬剪时摘除天幕毛虫卵块,并对花期初孵出的幼虫在分散取食时,以人工加以消灭 。
病害主要有灰斑病、褐斑病,有少量黑星病发生 。 应在春季萌芽时喷5°Be石琉合剂,压低病菌基数 。 在雨季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次,控制病害发生,保护叶片和果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