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空心菜的规范化栽培技术


空心菜 , 原名蕹菜 , 又名藤藤菜、蓊菜、通心菜、无心菜、瓮菜、空筒菜、竹叶菜 , 节节菜 。 开白色喇叭状花其梗中心是空的 , 故称“空心菜” 。 中国南方农村普遍栽培作蔬菜 。

【栽培】空心菜的规范化栽培技术

文章插图

空心菜的形态特征 空心菜属蔓生植物 , 根系分布浅 , 为须根系 , 再生能力强 。 茎蔓生 , 圆形而中空 , 柔软 , 绿色或淡紫色 , 茎粗1~2厘米 。 茎有节 , 每节除腋芽外 , 还可长出不定根 , 节间长为3.5~5厘米 , 最长的可达7厘米 。 叶 子叶对生 , 马蹄形 。 真叶互生 , 叶面光滑 , 全缘 , 极尖 , 叶脉网状 , 中脉明显突起 , 叶为披针形 , 长卵圆形或心脏形 。 叶宽8~10厘米 , 最宽的可达14厘米 , 叶长13~17厘米 , 最长可达22厘米 。 叶柄较长 , 约为12~15厘米 , 最长者为17厘米 。 果实 中空呈凹形 , 果为蒴果 , 近圆形 , 种子黑褐色 , 干粒重32~37克 。 空心菜以种子或嫩茎繁殖 , 北方以种子繁殖 。 蔓性草本 , 全株光滑 。 地下无块根 。 茎中空 。 叶互生 , 椭圆状卵形或长三角形 。 花通常白色 , 也有紫红色或粉红色 。 种子有细毛 。 花期7~9月 。 空心菜的规范化栽培技术一、品种 。 ⑴白花种:叶长心脏形 , 茎叶肥大、淡绿色 , 花白色 , 质地柔嫩 , 品质佳 。 如大骨青、大鸡白 。 ⑵紫花种:茎与花带淡紫色 , 纤维多、品质差 , 抗逆性强 。 ⑶吉安大叶蕹菜:适于壤土或黏土栽培 , 喜氮肥 , 茎叶繁茂 , 茎中空有节 , 叶片肥大 , 产量高且品质好 , 适应性强 。
二、选地:空心菜适宜富含腐殖质而潮湿的土壤 , 分枝性强 , 不定根发达 , 生长迅速 , 栽培密度大 , 采收次数多 , 丰产而耐肥 。 所以 , 应选择向阳、肥沃、有水源的田地种植 。 保护地内栽培效果更佳 。
三、播种 。 露地直播、育苗移栽均可 , 播种期一般在4月中下旬 。 落地直播可采用条播或点播 , 行距30~35厘米 , 穴距15~20厘米 , 每穴点播3~4粒种子 , 播种后随即浇水 , 7天左右即可出苗;也可密播 , 待苗高17~20厘米时采收 。 播种后覆盖塑料薄膜增温、保湿 , 待幼苗出土后再把薄膜撤除 。
四、栽植与管理 。 空心菜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 , 宜选择地势低、土壤湿润而肥沃的黏壤土栽培 。 前期应及时中耕松土 , 提高地温 。 进入夏季 , 气温高 , 植株生长快 , 需肥需水量大 , 要勤浇水 , 浇大水(空气干燥 , 土壤水分不足 , 易导致空心菜纤维增多 , 影响产量和品质) , 并结合浇水进行追肥 。 秋季气温转凉 , 要及时中耕除草和追肥 , 并注意防治红蜘蛛等害虫 。 空心菜采收期长 , 一般每次采收后 , 都要结合浇水亩施硫酸铵10公斤 。
五、田间管理:空心菜从子叶到4-5片叶的幼苗期 , 适温为20-25℃ 。 茎叶生长期适温为25-35℃ , 对光照条件要求不严格 。 对水肥需求量很大 , 除施足基肥外 , 还要大量追肥 , 每采摘1次追肥1-2次 , 追肥浓度应先淡后浓 , 以氮肥为主 。 干旱与缺肥均会影响产量和品质 。 空心菜的采收 , 如是1次性收获 , 株高12-15厘米时可间苗 。 如是多次采收 , 可在株高18-21厘米时结合定苗间拔上市 , 株行距为12-15厘米 , 留下的苗子可多次采收上市 , 当株高33厘米时开始第1次采摘 , 茎基部留两个茎节 。 第2次采摘将茎基部留下的第2个节采下 。 第3次采摘将茎基部留下的第1个茎采下 , 以达到茎基部重新萌芽 。 这样 , 以后采摘的茎蔓可保持粗壮 。 采摘时用手掐摘为宜 , 若用刀等铁器割收易出现刀口部锈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