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芹菜冬季大棚栽培管理技术

【【冬季】芹菜冬季大棚栽培管理技术】
芹菜 , 别名芹、早芹、香芹、蒲芹、药芹菜、野芫荽 , 为伞形科芹属中一、二年生草本植物 。 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的沼泽地带 , 世界各国已普遍栽培 。 芹菜 , 属伞形科植物 。 有水芹、旱芹两种 , 功能相近 , 药用以旱芹为佳 。 旱芹香气较浓 , 又名“香芹 。

【冬季】芹菜冬季大棚栽培管理技术

文章插图

我国芹菜栽培始于汉代 , 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 起初仅作为观赏植物种植 , 后作食用 , 经过不断地驯化培育 , 形成了细长叶柄型芹菜栽培种 , 即本芹(中国芹菜) 。 本芹在我国各地广泛分布 , 而河北遵化、山东潍县和桓台、河南商丘、内蒙古集宁等地都是芹菜的著名产地 。 古代希腊人和罗马人用于调味 , 古代中国亦用于医药 。 古代芹菜的形态与现今的野芹菜(smallage)相似 。 18世纪末期 , 芹菜经培育形成大而多汁的肉质直立叶柄 。 可食用部分为其叶柄 。 芹菜的特点是多筋 , 但已培育成一些少筋的变种 , 著名者如帕斯卡尔(Pascal) 。 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 芹菜通常作为蔬菜煮食或作为汤料及蔬菜炖肉等的佐料;在美国 , 生芹菜常用来做开胃菜或沙拉 。 芹菜的果实(或称籽)细小 , 具有与植株相似的香味 , 可用作佐料;特别用於汤和腌菜 。 芹菜种子约含2~3%的精油 , 主要成分是d-薴(C10H16 , 即柠檬烯)和瑟林烯(C15H24) 。 块根芹(A.g. var. rapaceum)具有可食用的粗根 , 生食或烹调作菜 。
芹菜冬季大棚栽培管理技术
冬季在大棚内种植芹菜 , 有效避免了自然环境对芹菜生长的不利影响 , 产量高、质量好 , 亩产2500~3500公斤 , 比露地栽培增产2~3倍 。 培育壮苗品种为杭州三叶青芹 。 选择上春种植茄果类蔬菜的大棚地做苗床 , 经雨淋、曝晒后于9月上旬翻耕 , 9月中旬整地播种 , 每亩大田用种量450克 , 播种时不施基肥 , 整平畦面 , 畦宽1.5米 。 播种后平铺遮阳网 , 淋透畦面 , 以后视土壤墒情喷水 。 一般13~14天出苗 , 出苗后及时间苗 。 秋季多台风暴雨 , 要搭好小拱棚 , 遇暴雨加盖一层遮阳网 , 防止雨水冲刷 。 芹菜苗期经常会发生蚜虫 , 可用10%一遍净1200倍液防治 。 芹菜壮苗的标准是苗龄30天左右 , 有3~4片真叶 。 移栽定植在移栽前1个月每亩大棚深施有机肥1000~2000公斤 , 移栽前一周结合整地每亩撒施三元复合肥70公斤、五氧化二磷150公斤 。 11月中下旬移栽 。 移栽前一天苗床浇透水 , 便于起苗 , 少伤根系 。 8米宽大棚做5畦 , 畦宽1.2米 , 沟宽0.2米 , 株距8厘米 , 行距10厘米 , 每亩85000穴 , 每穴1株 。 也可相应扩大株行距 , 单穴双株种植 。 移栽后及时浇透水 。 移栽后1个月株高20厘米时每亩撒施一次三元复合肥25公斤 , 随后浇一次透水 , 生长期间视土壤墒情浇2~3次水 。 大棚管理11月气温、地温逐日下降 , 11月初在移栽前10天盖上棚膜 , 以提高棚温 。 整个生长期都要揭大棚两头通风 。 若赶在春节前上市有困难 , 可视芹菜生长情况 , 白天开棚 , 晚上闷棚保温 , 促进芹菜生长 。 收获上市1月中旬采收上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