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连环怎么解,九连环解法


九连环怎么解? 先解下第一个, 再解下第三个, 之后记住:上一就下二, 上二就下一, 隔一可上下 。 九连环的解法实际上就是二进制的数数过程, 上满的时候就是二进制中的101010101 。

玩法 :解开九连环共需要三百四十一步, 只要上或下一个环, 就算一步, 不是在框架上滑动 。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独立思考, 解决这个问题 。 九连环的解下和套上是一对逆过程 。 九连环的每个环互相制约, 只有第一环能够自由上下 。 要想下/上第n个环, 就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个环除外):一、第n-1个环在架上;二、第n-1个环前面的环全部不在架上 。 玩九连环就是要努力满足上面的两个条件 。 解下九连环本质上要从后面的环开始下, 而先下前面的环, 是为了下后面的环, 前面的环还要装上, 不算是真正地取下来 。 要想下第九环, 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八环在架上;而第一~七环全部不在架上 。 在初始状态, 前者是满足的, 现在要满足后者 。 照这样推理, 就要下第七环, 一直推出要下第一环, 而不是下第二环 。 先下第二环是偶数连环的解法 。 上下第二环后就要上下第一环, 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就同时上下第一、二环, 这是两步 。 九连环在任何正常状态时, 都只有两条路可走:上某环和下某环, 别的环动不了 。 其中一条路是刚才走过来的, 不能重复走, 否则就弄回去了 。 这样, 就会迫使连环者去走正确的道路 。 而很多人由于不熟悉, 常走回头路, 解不了九连环 。 首次解九连环要多思考, 三个环上下的动作要练熟, 记住上中有下, 下中有上 。 熟练后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不需要推理了.
怎样解九连环? 九连环是中国最杰出的益智游戏 。 长期以来, 这个益智游戏是数学家及现代的电子计算机专家们用于教学研究的课题和例子 。

九连环由九个相互连接的环组成, 这九个环套在一个中空的长形柄中 。 九连环的玩法是要将这九个环从柄上解下来 。 解下所有九个环需要341步, 因此人们需要有耐心 。 但是, 九连环的解法是很有规律的, 一旦琢磨出解法, 解九连环并不难, 而且不会忘记 。

历史上的连环

九连环的起源年代难以确定, 但是“解连环”这个概念起码在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就存于中国文化中 。 虽然哲学家惠施(380–305公元前)的“连环可解也”中的确切意义没有流传下来, 但是其命题中的悖论是存在的 。

在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编订的《战国策.齐策》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秦始皇尝使使者遗君王后玉连环, 曰:“齐多知, 而解此环不?”君王后以示群臣, 群臣不知解 。 君王后引椎椎破之, 谢秦使, 曰:“谨以解矣 。 ”

明代(1368–1644)的杨慎(1488–1559)在他的《丹铅总录》中对《战国策》中齐王后以椎破环而解连环不以为然, 他写道:“此著书者问其事而不详其事 。 谬云引銕椎破之 。 若如此, 则一愚妇人能之, 何以称多智而服强秦哉 。 今按连环之制, 玉人之巧者为之 。 两环互相贯为一, 得其关捩解之为二, 又合而为一 。 今有此器, 谓之九连环, 以铜或铁为之, 以代玉 。 闺妇孩童以为玩具 。 ”这也是现存中国文献中最早提到的九连环 。

西方最早描述九连环的是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Luca Pacioli 1445–1517) 。 他是达芬奇的朋友 。 他在1510年的论文“数的次幂”(De Veribus Quantitatis)中描述了九连环 。 帕乔利称“它可以是三环的, 或者是更多的环”, 并为七连环作解 。 帕乔利的论文仅仅比杨慎的文章早几年 。 这也因此给我们提出了疑问:九连环起源于东方还是西方?在没有确凿的证据前, 这个结论还无法作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