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春字怎么写好看,春字怎么签名漂亮( 二 )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 。 经过对几组楷书与行书个字的分析,发现楷书与行书书写时,点画的写法,用笔需遵循的准则,如中锋,铺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锋等都是一致的,只是行书书写时比较舒展,流动 。
行书的用笔有以下几个特点:
[1]点画以露锋入纸的写法居多;
[2]以欤侧代替平整;
[3]以简省的笔画代替繁复的点画;
[4]以勾、挑、牵丝来加强点画的呼应;
[5]以圆转代替方折;
(2)结构特点
大小相兼 。 就是每个字呈现大小不同,存在着一个字的笔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既有实连,也有意连,有断有连,顾盼呼应 。
收放结合 。 一般是线条短的为收,线条长的为放;回锋为收,侧锋为放;多数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转换,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 。
疏密得体 。 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 。 中宫紧结,凡是框进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划圈的笔画留白也是越小越好 。 布局上字距紧压,行距拉开,跌扑纵跃,苍劲多姿 。
浓淡相融 。 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 。 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 。 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 。 和草书差不多,但没那么草 。
3、发展及特征
行书这种字体,不像草书那么潦草,介于草书与正楷之间,也不像楷书端端正正 。
行书是继草书、楷书之后,出现的一种书体 。 简而言之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加以小的变化,书写起来很简便的书体,故而与楷书相间流行开来 。 行书是介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它不像草书那样难写难认,又不像楷书那样严谨端庄 。 所以古人说它“非真非草” 。 它的特点是运用了一定草法,部分地简化了楷书的笔画,改变了楷书笔形,草化了楷书的结构 。 总之它比楷书流动、率意、潇洒,又比草书易认好写 。 行书在汉末是伴随着楷书而产生的一种新的书体,在当时,没有普遍地应用 。 直至晋朝王羲之的出现,才使之盛行起来 。
行书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是据《书断》行书绪论中说是刘德升所创作,又据书家评传,云:在米芾的《清和帖》中,“倾”“仰”二字相连,都是“单人旁”,却处理手法不一:“倾”字为左中右结构,中、右两部分分量较重,故“单人旁”较粗重,竖笔加长,以求相称 。 “行书者,乃后汉颍川刘德升所造,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故谓之行书 。 ”由此而知:“行书”是“正书”转变而成的 。 还有一说法是据王僧虔《古来能书人名》云:“钟繇书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相闻者也 。 河东卫凯子,采张芝法,以凯法参,更为草稿 。 草稿是相闻书也 。 ”由是而知行书亦称行押书,起初当由画行签押发展而来,相闻者,系指笔札函牍之类 。
从行书的产生、形成和历代演变的发展过程来看行书并没有开成独立的“行法” 。 这是与篆、隶、草、隶各种字体,并不像楷书那样中规中矩、拘于守正;行书也不像草书那样点画勾连、放纵不拘,清晰易于辨识 。
【学习知识|春字怎么写好看,春字怎么签名漂亮】行书首先是书写方便:行书对楷书的部分做了简化处理,或减省点画,或并合线条 。 如“话”字的“言字旁”,原楷书繁写为七画,写行书就只有两画 。 其次笔法流动自如:增加勾挑与牵丝 。 写楷书要求点画分明,一笔一画地写,行书的点画之间有了勾挑与牵丝,便显得笔势流动,意态活泼;用笔灵活:行书用笔比楷书灵活,同样的点画写法不大受约束 。 如“戈”字,横画写好后,可以从右侧上去绕一下再写戈勾;也可直接从右侧翻笔上去写戈勾;体态变化多:由于行书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因此其活动范围广,一个字会有好多种写法,变化多 。 如“花”字的四个字头,写得有收有放,工整有致,同中有异,多样而统一,饶有趣味 。 不用或少用草化符号,较多地保留正体字的可识性结构 。 书写时既能简易快速书写又能通俗易懂;所以用以草稿、信函、随笔等,便于文字信息的流通交换 。 是古今人士学习书法,特别重视此种字体,也是在日常生活中最实用的字体 。 因此,项穆《书法雅言》概括说:“真则端楷为本,作者不易速工;草则简纵居多,见者亦难便晓 。 不真不草,行书出焉 。 ”行书中最着名的当数王羲之的“兰亭序”,虽是一份草稿,但可作行楷书的代表,其用笔灵动秀活,结体欹侧多姿,布白参差错落,而单字基本独立;在唐代受到唐太宗的喜爱,在遗诏中将原本跟他随葬,现在存世的只有摹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