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春字怎么写好看,春字怎么签名漂亮( 三 )


行书具有紧粘其他书体的特点 。 所以孙过庭《书谱》说:“趋势变适时,行书为要 。 ”行书萌发于两汉,成行于魏晋 。 至东晋产生了以二王为代表的具有高度艺术典范性的行书风格 。 行书可以分为真行、行草两个层面 。 真行是比较规整近似于真书的行书 。 据唐代张怀的《书议》记:“夫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 。 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行草’” 。 “真行”亦称“楷行”、“行楷” 。 世间以王羲之为“真行”第一人 。 而行草:比较流动,近于草书的行书 。 亦称“行草” 。 但“行草”与“草行”难以细分,习惯上经常混用 。 宋代苏东坡说:“真书如立,行书如行,草书如走” 。 行书之“行”就作行走解 。 行书其实没有严格规范,可工整,也可放轶 。 明代项目《书法雅言》这样表述:“似真而兼乎草者,行真也;似草而兼乎真者,行草也 。 ”清代刘熙载也有所修正说:“行书有真行,有草行,真行近真而纵于真,草行近草而敛于草 。 ”其中《得示帖》可谓行草之典型,其中常有草字结法,且字与字之间每有连绵牵带,风格奔放 。
字体演变是本着实用为目的,力求方笔快捷,省时省力 。 然而,草书过分的简笔使人很难看懂,因此减低了它的实用性,才有了行书出头的机会 。 可以说,每一种新产生的字体都比旧体向这个方向更靠近了一步 。 写行书确实比草(章)书、八分要简便一些,又接近正体字,比较易认一些,所以这种字体一直到今天还为大家所用,也是所用的范围最广的一种 。 这就是为什么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新的字体流行起来的原因 。 这新的流行字体就是行书 。 字的主要目的到底还是为了用,美的欣赏则是附着上去的 。
4、创作要求
首先要懂得鉴赏或创作的要求 。 一件好的书法作品有三条标准,即理法通达、笔力遒劲、姿态优美 。 古人云:"寓新意于传统,寄妙理于法度 。 ""神韵为上,形质次之 。 "一件好的书法作品,力求达到线条美、结体美、章法美、墨色美,神韵为上 。
其次要认认真真临摹,学会正确用笔,又要敢于突破 。 临摹要选好名贤妙迹,从读临碑帖中体验古人的心律、节奏、气韵 。 得之于心,施之于手 。 主帖要反复读、临,主要是解决笔法、用笔、结体问题 。 继承是创新的重要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必要发展 。 从"走进去"再"走出来",从形似到神似,形成鲜明的个人风貌 。 所谓"采百家花,酿自家蜜" 。
再次,在创作前要充分酝酿 。 借鉴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对题材、体裁和表现方法等创作构思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 对每个字的结体要认真考虑,尽量不出现类同的字或笔画;对章法要精心安排,可以事先打好小样,但在书写时思绪又不能受其束缚;运笔要讲究节奏、力度,前人所谓的"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说的就是用笔方法的具体体现 。
5、行书以何为贵
南宋姜夔《续书谱·行书》曰:"尝夷考魏、晋行书,自有一体,与草书不同 。 大率变真,以便于挥运而已 。 草出于章,'行出于真,虽曰行书,各有定体,纵复晋代诸贤,亦苦不相远 。 '《兰亭序》及右军诸帖第一,谢安石、大令诸帖次之,颜、柳、苏、米,亦后世之可观者 。 大要以笔老为贵,少有失误,亦可辉映 。 所贵乎稼纤间出,血脉相连,筋骨老健,风神洒落,姿态备具,真有真之态度,行有行之态度,草有草之态度 。 必须博习,可以兼通 。 "
按语:行书结字必须具之动势 。 方法一,加大横、竖画的倾抖度,增强整个字的动势;二把方形的字倾料成料边形,从险势中增强字的动势;三采用歌正相依手法,使字体活泼稳定又不东倒西歪;四采用虚实对比手法,使字体取得动而平衡的要求 。 除此以外,还要注意字的大小、布白、虚实、粗细、枯润变化及其用笔特点,这样写出来的行书自然会有动势 。 同时由于行书运笔的节奏比较快,所以要特别注意笔调的沉着功夫,要纵得出,擒得定,拓得开,留得住 。 切忌流滑而犯尖薄虚浮之病,特别是写长撇、悬针等出锋之笔,收笔时要尖锐饱满,富有力度和余势,不可势尽力竭,打头鼠尾满纸皆是,作虚尖飘忽之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