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腕管综合症怎样治疗,腕管综合症能自愈吗


腕管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腕管综合症是一种很常见的文明病 , 主要和以手部动作为主的职业有关 。 得了这种病会出现手部逐渐麻木、灼痛、腕关节肿胀、手动作不灵活、无力等症状 , 到了晚上 , 疼痛会加剧 , 甚至让患者从梦中痛醒 。

键盘、特别是鼠标是我们最常见的“腕管杀手” 。 随着开车族的日渐增多 , 方向盘也成为一大“腕管杀手” 。 其他频繁使用双手的职业 , 如音乐家、教师、编辑采访人员、建筑设计师、装配工等 , 都有可能遭遇腕管综合症的“毒手” 。

据来自新加坡的调查 , 女性是腕管综合症的最大受害者 , 其发病几率比男性高3倍 , 其中以30岁至60岁者居多 。 这是因为女性手腕管通常比男性小 , 腕部正中神经容易受到压迫 。 此外 , 怀孕妇女、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和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失调的人 , 患上腕管综合症的机会也比一般人要大 。

为了预防“鼠标手” , 平时应养成良好的坐姿 , 不论工作或休息 , 都应该注意手和手腕的姿势 。 如电脑的键盘应正对着你 , 如果斜摆在一边 , 可能会导致手腕过度弯曲紧绷;把椅子调整到最舒适的高度 , 坐下时双脚正好能平放在地面;让屏幕处于视线水平或稍低 。 保持手腕伸直 , 不要弯曲 , 但也不要过度伸展;肘关节成90°;坐时背部应挺直并紧靠椅背 , 而且不要交叉双脚 , 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 此外 , 还应注意手部的休息 。

一旦得了腕管综合症 , 不必过分紧张 。 对早期症状较轻的患者来说 , 休息是最重要的 , 必要时可用石膏夹板将手腕固定 , 使其伸直 。 病情严重者 , 则需要施行腕管切开术进行治疗 。 如果对它长期置之不理 , 可能会导致神经受损 , 手掌发黑、肌肉坏死 。
腕管综合症的治疗 疾病治疗
非手术治疗
腕管综合症非手术治疗方法很多 , 包括支具制动和皮质类固醇注射等 。
医生常常建议患者采用支具制动来控制病情发展 , 缓解症状 。 常用的是预制好的支具 , 佩戴后腕关节被控制在背伸30度位 。 但这样的背伸角度会增加腕管内压力 。 有研究证实 , 腕管综合症患者腕管内压力增高 , 腕关节背伸时压力进一步增加 。 控制症状的最有效体位是中立位 。 将腕关节固定于中立位 , 可以降低腕管内压力 , 但最利于手功能发挥的腕关节位置是背伸30度位 。 考虑到中立位不利于手工能发挥 , 因此 , 一般的建议是白天不固定 , 晚上用支具将腕关节固定在中立位 。
口服消炎药和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药物也是常用方法 , 文献报告成功率不一 。 Celiker等通过随机对照研究 , 对比了皮质类固醇注射与非类固醇类消炎药联合支具制动的疗效 。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症状都明显改善 。 但因仅随访8周 , 结论没有足够说服力 。 Edgell等和 Green 都认为如果局部注射可以暂时缓解症状 , 则手术成功率很高 。 也有文献报导激素注射存在并发症 , 如损伤正中神经等 。 通过啮齿类动物试验模型研究发现 , 即使将地塞米松直接注射到神经内部 , 也不会损伤神经 。 所有其它类固醇药物注射到大鼠坐骨神经内时 , 都会损伤神经 。 因此 , 尽管可以暂时缓解症状 , 但皮质类固醇注射不建议常规应用[7]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