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合虚实与呼吸 胯要填满

推手的时候,如果您觉得推挤对方很难奏效,而且容易被人家牵动的时候,就要找原因了 。 原因不少,其中有一条,就是前胯那儿“缺”了 。 要是前胯确实没有到位,不存在别的毛病,您就把胯填满了,再跟人家推手的时候,就不一样了 。 正如洪公均生说的,“哪儿缺,补哪儿” 。
为什么填胯那么重要呢?一般而言,人的前胯缩着,不但前胯位置往后,后胯也往后了而且影响了落后胯,甚至会影响后腿的发力和传力,破坏了自家的“发力线”,自然传力就大打折扣 。 推手时要是陈式站法,没填前胯就“吃”不上对方,影响就更大了 。
为什么不填前胯就容易被人牵动呢?人的前胯要是缩着,十九身体犯前倾或凸臀,或既犯前倾又犯凸臀,遇见捋或空劲,自家胯以上的上身就容易前俯 。 有前倾凸臀的毛病,吃亏的地方还有不少 。
填胯的好处也不少,比如运用“人”字轴的“撇”或“捺”轴的时候,“定”门轴的时候等等 。
有的朋友不填胯成了习惯不好改,刚填上,一动胯又跑了,成了提高水平的绊脚石 。 怎么改呢?给您提点儿建议:
一是弓步推墙训练 。 弓步推墙,拿眼照顾着自家的前胯,或者照着镜子监视,做对了就反复做,使成为正确的技术定型,一动胯就在那儿 。 弓步时能做到了,就推广到其它,如“尺半步”,即小马步 。
二是借助感觉 。 在动作正确的时候,注意自己对胯位正确的感觉,把这种感觉记住,以后只要感觉对了,胯就对了 。 不拿眼瞄,也没镜子照的时候,靠感觉也是一法 。 感觉不对就找,宁可放慢速度甚至停在某个姿势上找 。 经过多次重复填胯动作,填胯成为技术定型之后,就不必去感觉它了 。
三是走架到位 。 在走架的时候凡是该填胯的时候一定要填满,到了位再做下面的动作,切忌熟而生滑,这儿还没到位,就滑到下个动作去了 。 “习惯成自然”的道理,走架的质量高了,会帮你不小的忙,包括养成“填胯”的习惯 。
陈中华大师示范走架的时候,到了该填胯的地方,嘴里喊着:“一,开步,脚跟着地,脚尖翘起,腿要直;二,全脚落下,同时膝到位;三,后腿把前胯顶到位 。 ”同时拿手指示着后腿和前胯,可见他是多么重视填胯 。
您要是没有上面说的毛病,那最好;如果有,不妨参考参考我的建议 。

1、开合虚实与呼吸的自然结合 练和推手一样,都是合和虚是蓄、吸,开和实是发、呼 。 开合虚实的动作要自然地与呼吸结合起来 。 一开一合,就是一呼一吸,一呼一吸也称作一息或一气 。
开合虚实与呼吸要自然结合 。 合、蓄是吸,在做“合”的动作(如屈、退、仰、起等动作)时,应当吸气;从虚上讲,就是由实逐渐变为虚时,也应当吸气 。 开、实是呼,在做开的动作(如伸、进、俯、落等动作)时,应当呼气;从实上讲,就是由虚逐渐变为实时,也应该呼气 。 至于开合虚实的突然变换的快速动作,乃是练拳纯熟后的自然变换,并且一般为了技击性的目的,才主张有闪电式的爆发力强的快速动作 。 没有这种迅速变换的能力,在技击上是一个缺点,不可能应付对方迅速的袭击,也不可能迅速进攻和退却,决胜负于俄顷 。 所以,王宗岳主张“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陈鑫主张“缠绕回旋,至疾至迅” 。 古典论是从来没有主张过速度绝对均匀的锻炼方法的 。 “运劲如抽丝”说明了柔缓的一面,“发劲似放箭”又说明了刚速的一面,原来是极为辩证的 。 陈氏太极拳老架套路中有缓慢柔和的套路,也有快速刚脆的套路,主要为适应技击性的发展 。 但初学时,练拳速度要匀,疗病者练时要缓,是另外一回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