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冯志强太极浑元功简论丹窍功 太极功夫三层九段论

《拳论》说:“理不明 , 延明师;路不通 , 访良友 。 ”在我见到的武馆、武校中 , 有一大批曾拿过国家级、省级比赛冠军、亚军的太极拳修炼者 , 他们基本上现在都是教练员 , 有的还任馆长、校长等职 。 但是由于理不明、路不清 , 不 知太极较高境界 , 所以当在比赛中拿到名次后 , 惰于练拳 , 给人有“苗青壮而未结穗”的感觉 。 睹此情景 , 实为惋惜 。 于是我夜读前辈太极拳大师的经典 , 并身体力行 , 坚持研练 , 多次向我的老师--陈正雷大师请教 , 现将我学习领悟到的点滴体会公之于众 , 以便共同研练、共同提高 。
习练太极拳如同学生上学 , 可分成 小学、中学、大学三阶段;又如同上楼梯 , 不经过一楼就上不了二楼 。 必得一步一个脚印 , 由浅入深 , 循序渐进 , 每层都有一定的验证、标志 , 表示功夫的现有水平 。 从体用技击意义方面而言 , 可分为用技(懂劲)、用气(化劲、太极境)、用神(灵劲、无极境)三个层次;从练拳步骤和方法而言 , 可分为九段 。
第一层功夫 , 从体用技击意义上来看 , 由开始没有内气到引得内气 , 进而由内气渐足 , 再到通周天这个阶段 。 击技较微 , 但可用四正四偶即“棚、捋、挤、按、采、列、肘、靠”等技功去取胜于人 , 所以可概括成用技阶段 。 练拳时 , 从身体直接感觉而言 , 这个阶段如在水中 , 两足踏地 , 周身与手足动作如有水之阻力 。 从练拳与方法而言 , 可经历以下六个阶段 。
一、熟套路、明姿势
套路是太极拳的整套架式 , 姿势是整个架式的动作结构 。 初学时主要侧重于套路熟练 , 方位正确 , 同时适当注意姿势的规范 。 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 , 套路已熟练 , 这时就必须让“明”师去正架 , 侧重于姿势的正确 , 只有这样才能牵动内气 。 因为太极拳是动中求静 , 以外有的动作去牵引体内的先天真气 。 所以练拳时必须排除杂念 , 保持头脑清静 , 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收敛内气 , 引得真气先天之气在体内鼓荡 。 《拳论》说:“静养灵根气养神 。 ”所谓养根的“根”就是根本 , 即肾脏先天混元之真气 , 也就是下丹气、命根元气 , 是人体的“发电机” , 一切拳法 , 都从此处进行开发 。 怎样才能引动内气(真气、元气)?要求必须“静” 。 怎样才能“静”?要求必须“松” 。 这就是儒家所谓的“松而后可静” 。
这一阶段如同学生写字 , 只要求写成横平、竖直、点钩等笔画 , 组成方块就行 , 让人一看 , 你打的是太极拳 , 有这个味就行 。 身法上只要求头部自然端正 , 立身保持中正 , 做到不偏不倚 , 步法上只要求做好弓步、虚步、开步和收步 , 知道方位即可 。 至于不可避免的毛病 , 像挑肩架肘 , 横气填胸 , 呼吸发喘 , 手足颤抖等现象 , 不宜深究 , 但运动方位、角度、顺序必须绝对正确 , 力争做到姿势柔软 , 大方顺遂 , 如每天能练10遍拳左右 , 两个月就可熟练套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