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深处都有熊熊火光

作者:黎荔
【万物深处都有熊熊火光】
万物深处都有熊熊火光
我来自流火的南方 , 那郁郁葱葱的亚热带土地 , 常年骄阳似火 , 疯长的藤蔓野草腾跃着绿火 , 到处开满了燃烧似的不知名的花 , 洋溢着一种要扑到你身上来的热情 , 在蓝而清清彻的南中国天空下 , 滋长得那么生鲜又野气 。 我的名字 , 取自于一颗等于三把火的荔枝 。 父亲说我五行属金 , 此生注定要烈火炼真金 。
岁月静好 , 我没有生于烽火年代 , 近世以来那些慷慨悲歌、赴汤蹈火已经翻过了历史的篇章 , 只余一片劫余灰烬 。 传统中国文化 , 历经二十世纪的诸般烽火劫难 , 庙堂砸尽了 , 典籍毁遍了 , 被摧残损弃得遍体鳞伤、花果飘零;但文明之命脉 , 于劫灰余烬中还沉潜着火种 , 于霹雳雷霆间还留下深辙和深根 。 野火星沉 , 只要有一点雨露华滋 , 就能迅捷地在一片血火废墟中泼剌剌地重生 。 有时 , 真不知道自己是生于战火纷飞、精忠报国的时代好 , 还是在这个重燃劫余火种、百废待兴的时代 , 更能活出一种精神抖擞?
没有烽火的时代 , 有的是人间烟火 。 三日入厨下 , 洗手作羹汤 。 从此一日三举 , 风雨寒暑不断 , 把小小的厨房用馨香的火祭供成了庙宇 。 中国菜必须烟薰火燎 。 就像由年轮可见树木的真实年龄一样 , 由饮食也可见文明的真实年龄 。 由西餐半生不熟 , 可见西方文明的幼稚;而由中国菜的火候十足 , 就足以证明中国文明的世故了 。 守护这把中国文明之火的常常是女人 , 遇见一场烟火的表演 , 在君子所不屑近之的庖厨 , 她们是终身以之的祭司 , 比任何僧侣都虔诚 , 那些双手不沾阳春水的人 , 不堪人间劫火浓 , 又怎么能够懂得其中执火者的坚执与温柔?
没有烈火的年代 , 只是偶尔小酌纵火 。 酒是火做的水 , 如果在一杯烈酒中加冰块 , 那是雪中取火 , 又铸雪为火 , 迷失在冰冷和火焰之间 。 把人喝得水里火里 , 冒着热气 , 在水深火热之中虚幻地徘徊 , 寻找飘荡的灵魂和躯体归来 。
年轻的时候我们都是飞蛾 , 生性擅长不怕死的扑火 , 后来 , 从烈焰慢慢变成了寂静之火 , 学会了节省着使用自己 , 温温淡淡地焙热着 , 偶尔迸闪几个小火星 , 最后终于渐冷成灰 。 当代中国 , 无论死于何时、死于何地、死于何因 , 绝大多数死者都要在殡仪馆里 , 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 在高温火焰中 , 成为一堆主要成分是磷酸钙的灰烬 。
四元素说是古希腊关于世界的物质组成的学说 。 这四种元素是土、风、水、火 。 这种观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着人类科学的发展 。 其中 , 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35-475)认为万物由火而生 , 所以永远处于变化之中 。 他认为 , 宇宙运行 , 生生不息 。 无论人事浮沉 , 城郭变迁 , 草木荣枯 , 冥冥中都有一种叫做规律的东西管领着 。 这世界 , 过去一直是 , 现在是 , 将来必定还是:一团按节奏熄灭复又燃起的永恒的活火 。 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纵使是叱咤风云的英雄 , 君临众生的领袖 。 但活火不是死物 , 其间充满了变幻莫测的曲折、偶然和机会 , 逆天行事的人也多得不可计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