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剑的基本剑法 太极剑的运动特点

太极剑的运动特点兼有及剑术的运动特点, 动作柔和、缓慢轻灵, 姿势舒展大气, 劲力刚柔相济;剑法有刺、撩、点、截、格、洗、劈、挂等, 轻巧灵活, 吞吐自如, 轻快潇洒 。

虽然各式太极剑的内容、风格不同, 但具有以下共同的运动特点:

①神舒体静、内外相合 。 与太极剑一样, 具有心静体松、神态自然、一意运身、重意不重力的特点 。 在姿势形态上要求立身中正安舒、头悬颈项、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敛臀;动作中要求意念引导、精神集中、动中求静、气沉丹田、呼吸自然, 并与动作相配合 。

②轻灵沉着、刚柔相济 。 太极剑要求迈步如猫行, 运劲如抽丝, 在意念的引导下强调劲力的内在表现, 含而不露、柔中寓刚、刚柔相济、轻灵沉稳 。 一些太极剑有明显的发劲、加速和跳跃动作, 如陈式太极剑中的“夜叉探海”“饿虎扑食”等动作均为发力动作, 42式太极剑中的“左右云抹”为加速动作, “野马跳涧”为跳跃动作 。 遇此动作要刚中有柔, 腰腿发力, 转接柔顺, 从而避免生硬的拙力 。

③连贯圆活、连绵不断 。 太极剑的动作连绵柔缓, 节奏平稳, 运转圆活, 动静相合 。 其风格动静分明、节奏强烈, 这与其他剑术的阳刚之美迥然不同 。

④剑法清楚、身剑协调 。 太极剑与其他剑术相同, 要求剑法清楚、力点准确、动作规范, 要准确地表现出各种剑法的攻防含义 。 不仅如此, 它还要求具备姿势优美、潇洒飘逸、蓄发相间、灵活多变的特色 。 在演练中做到身与剑合, 剑与神合, 从而使精神、身体与各种剑法协调一致, 体现“物我相合、天人合一”的道法真谛 。


太极剑的剑法十分丰富, 其动作名称不完全统一, 但它们都是以击、刺、格、洗四类剑法为母剑 。 所谓击法, 是指用剑刃的前端(剑锋)去点啄、敲击, 如点剑、崩剑、击剑等剑法;刺法是指通过手臂的屈伸, 用剑尖进攻对方, 如各种方向或方式的刺剑;格法是指通过剑刃的滑动或剑的挥摆, 其着力点形成一条直线或弧线, 如带、抹、抽、撩、削等剑法 。 现将基本常用的太极剑法介绍如下:

(1) 刺剑——以剑尖直对对方, 手臂由屈到伸, 与剑成一条直线, 力达剑尖 。 持剑手心向上、向前平刺出为平刺剑;持剑虎口向上, 剑成立剑为立刺剑 。

(2) 劈剑——立剑由上向下用力, 力点作用于剑身, 手臂与剑成一直线, 抡剑时剑沿着身体左右两侧划绕一立圆, 然后再向下劈 。

(3) 点剑——立剑用剑尖向前下捉腕点啄, 手臂自然伸直, 力达剑尖 。

(4) 崩剑——立剑用剑尖自下向前上、手腕下沉点啄, 力达剑尖 。

(5) 挂剑——剑成立剑, 手腕要扣, 剑尖从前向下、向后, 经过身体两侧成立圆挂出, 力达剑身的前部平面, 用来格开对方的进攻 。 剑紧贴身体 。

(6) 撩剑——立剑由后向前上方撩出, 力达剑的前部 。 正撩剑, 前臂外旋, 手心朝上, 剑贴身向前上弧线撩出;反撩剑, 前臂内旋, 其他均与正撩剑要求相同 。

(7) 拦剑——立剑斜向前上方托架, 力点在剑刃的中后部 。 用以拦截对方的进攻 。

(8) 云剑——平剑在头前上方或头顶做平圆绕环, 用来拨开对方的进攻, 力点在剑刃上 。

(9) 抹剑——平剑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领带, 弧形抽回, 高度在胸腹之间, 力达剑刃 。

(10) 截剑——立剑或平剑切断和阻截对方的进攻, 力在剑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