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恶心、黑朦、行走不稳多年 背后真凶竟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本文转自:武汉交通广播
(采访人员贺健峰 , 通讯员周绮书 冯芬)
老人反复头晕、恶心、黑朦、行走不稳多年 , 一直以为是脑血管疾病 。 近期 , 因病症加重 , 再次到医院救治后 , 才知道背后的“真凶”竟然是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4月23日 , 80岁的桂爷爷因再次出现头晕、恶心、黑朦、行走不稳 , 被家人送往武汉市武昌医院救治 。 以“脑梗、美尼尔氏病”收治在神经内科 。 没想到入院后心电图提示桂爷爷出现窦性心动过缓、阵发性房颤的情况 。 请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主任朱晓刚会诊后 , 考虑存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建议转入心血管内科进一步诊治 。 通过床旁心电监护提示桂爷爷频繁出现阵发性房颤 , 自行转复后可见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 , 最长一次停搏有12秒!“这种情况可以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慢-快综合征 。 桂爷爷反复出现的头晕、恶心、黑朦症状 , 其实是窦性停博时间太长 , 大脑缺血导致的 。 若不尽早解决这个问题 , 桂爷爷随时有猝死的风险 。 ”朱晓刚主任解释 。 找到“真凶”后 , 朱晓刚主任与家属沟通、征得同意后 , 由心血管内科主任王丽岳主刀 , 一起为老人进行了经皮永久性(双腔)起搏器植入术 。 目前 , 桂爷爷已经可以下床活动了 , 再也没有出现头昏、恶心、黑朦等不适 。
心血管内科主任王丽岳解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由窦房结及其邻近组织病变引起窦房结起搏功能和(或)窦房传导功能障碍 , 从而产生多种心律失常和临床症状的一组综合征 。 轻者可出现乏力、头昏、眼花、失眠、记忆力差、反应迟钝或易激动等 , 常易被误认为神经功能症 , 特别是老年人还易被误认为脑卒中或衰老综合征 。 ”王丽岳主任指出 , 预防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 对于急性窦房结病变 , 积极治疗病因如心肌炎、心肌病、急性心肌梗死、高钾血症后 , 部分可以恢复正常;其次 , 要慎用或停用各种抑制窦房结功能的药物 , 如β-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洋地黄类制剂等以及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 。 王丽岳主任提醒 , 对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若无明显症状 , 需严密定期监测动态心电图变化 , 可尝试中西医结合治疗 , 以改善窦房结功能 。 若出现明显临床症状者 , 应及早植入永久起搏器 , 预防猝死的发生 。
“目前 , 大多数患者对于起搏器的认识还停留在解决心率慢的问题上 。 事实上起搏器不仅可以解决心率慢 , 还可以治疗恶性心律失常、顽固性心力衰竭 , 大大降低了这一类患者的反复住院率和死亡率 。 ”王丽岳主任强调 。
【头晕、恶心、黑朦、行走不稳多年 背后真凶竟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头晕、恶心、黑朦、行走不稳多年 背后真凶竟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