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南沙区驻湛江雷州市附城镇工作队:重产业补短板兴文化 开创帮扶“南沙模式”

【广州市南沙区驻湛江雷州市附城镇工作队:重产业补短板兴文化 开创帮扶“南沙模式”】本文转自:新快报
村里的荷花池边,村民乘凉聊天,游客惬意赏玩……乘船出游,轻柔的海风,郁郁葱葱的红树林、时而掠过的海鸥,为游客增添了不少乐趣 。 这里是雷州市附城镇南田村,一个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
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广州市南沙区派驻湛江雷州市附城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驻附城镇工作队”)在做好产业扶持、补好民生短板的基础上,决定走文旅结合的道路,挖掘民间文化和红色文化,引入自驾游……开创驻镇帮扶的“南沙模式” 。
广州市南沙区驻湛江雷州市附城镇工作队:重产业补短板兴文化 开创帮扶“南沙模式”
■广州市南沙区驻湛江雷州市附城镇工作队 。
驻附城镇工作队进驻后,便着手就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进行调研,着力解决民生短板,包括解决两大用水难题,获得了群众赞誉 。
补民生短板 解决村民两大用水难题
塘边水库原本灌溉着沈塘、附城两镇11个行政村的2.6万亩耕地 。 由于河堤年久失修,渠道堵塞等原因,2013年塘边水库停止放水 。 打那以后,附城镇6个村5830户村民只能“望天等雨、靠天吃饭” 。 各村虽有打井灌溉,但对于16000多亩耕地来说也是杯水车薪 。 在韶山村,干旱一度导致稻田龟裂,农作物减产 。
救急如救火,工作队第一时间向广州南沙大后方和组团帮扶单位汇报,请求帮助 。 广州南沙现代农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当即捐款40万元,用于对放水渠道清淤,并新建节制闸1座、过路涵1座 。 现在,途经附城镇的水渠已畅通,沿途农户能引渠放水,解决了生产大问题 。
广州市南沙区驻湛江雷州市附城镇工作队:重产业补短板兴文化 开创帮扶“南沙模式”
■驻附城镇工作队着力解决民生短板,不仅协调帮扶单位对水库放水渠进行清淤,还高标准建起了集中供水改造提质工程 。
“广湛同心 饮水思源”,在埔西村一座崭新的水厂,墙上八个大字非常显眼 。 工作队告诉采访人员,埔西村原有供水系统设施老旧,缺少必要的消毒设备 。 为了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广湛指挥部和南沙驻附城镇工作队牵头,邀请广州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派出专家团队提供技术支援,高标准建起集中供水改造提质工程 。 采访人员了解到,水厂过滤设备先进,对水体中的悬浮物、细菌、藻类、病毒和水生生物的去除率达到99.99% 。
水厂今年1月24日投产后,不仅解决了埔西村约800户40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将来还可以通过并网为周边村子提供放心水 。
广州市南沙区驻湛江雷州市附城镇工作队:重产业补短板兴文化 开创帮扶“南沙模式”
■水渠畅通了,沿途农户的生产问题得到解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