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驻七拱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补短板解村民急难 串农旅促三产融合

本文转自:新快报
【广州市驻七拱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补短板解村民急难 串农旅促三产融合】稻香、落日、溪流、蜿蜒村道上三三两两的孩童……在清远市阳山县七拱镇,这个以丝苗米、淮山作为两大支撑产业的农业小镇,每到一处,仿佛都能看到自成一派的自然田园风光,让人忍不住流连忘返 。
而鲜为人知的是,七拱镇还有不少文物古迹,素有“广东布达拉宫”之称的学发公祠、忠肝义胆护卫孙中山的丘门七卫士故居、目前阳山保存最好的古村落——潭村村古村落……如何在补齐农村基础建设短板的同时,激活和串联七拱镇绿色农业产业与文化旅游发展,成为摆在广州市驻七拱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驻镇工作队)面前的难题和挑战 。 “产业+农旅,是我们主抓的七拱镇乡村振兴的方向,但与此同时,也要集中分批解决乡镇一些急难愁盼的民生难题,让七拱镇发展得更好更美 。 ”驻镇工作队队长蒋胜良信心满满地说 。
广州市驻七拱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补短板解村民急难 串农旅促三产融合
■七拱镇全力建设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
千万帮扶资金优先解决乡镇短板
七拱镇位于阳山县南部,离县城20公里,国道107贯穿南北,距广州车程大约2.5个小时 。 在阳山县境内,以农业人口为主,镇域内的农业特产主要有淮山、粉葛、香粘米、丝苗米、菜心、阳山鸡和阳山泉 。 其中,丝苗米和淮山是两大支柱产业,水稻种植面积达到5.9万亩,淮山种植8000亩 。
“西连村的淮山、火岗村的丝苗米都获得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称号,同时七拱镇因丝苗米成为全县2020年唯一获得‘省级专业镇’称号的乡镇 。 ”蒋胜良说 。 七拱镇自然地理资源得天独厚,但镇域内的17个村委和1个社区发展水平不一,不少村子还存在缺乏灌溉用水、基础设施较差等客观问题,农旅产业发展也处于缺乏后劲和推动力的瓶颈期,需要整体的规划和帮扶发展 。
广州市驻七拱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补短板解村民急难 串农旅促三产融合
■产业+农旅是广州市驻七拱镇工作队主抓的乡村振兴方向 。
2021年7月,由广州市委宣传部牵头,广州市教育局、广州航海学院、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广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派员组团结对,组成了广州市驻阳山县七拱镇帮镇扶村工作队 。 “我们工作队共有5名成员,其中有2名队员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 ”蒋胜良说,此外工作队还配有金融助理、“三支一扶”和大学生志愿者各1名 。 进驻以来,工作队连续开展走村入户的调研工作,目前已走访脱贫户100多户次,动态掌握防返贫监测户9户37人 。
不仅如此,驻镇工作队还利用驻镇帮镇扶村帮扶专项资金,帮村镇群众解决了很多急需急盼和补短板的问题,2021年底第一批共计1080万元(其中包括阳山县统筹的系列项目)的帮扶项目都已基本建设完成 。 “新圩村有一条水渠,因为年久失修,20年了都不通水,造成村民用水困难 。 了解到情况后,驻镇工作队申请约57万元帮扶资金,新修了这条从阳城镇石坳村水晶背水库至新圩村委会茶山村的水渠,采用铁水管和三面光结合组建约4.5公里 。 这个项目满足了大岗山片区1290多人口饮用水问题和800多亩农田灌溉问题 。 ”新圩村党总支书记陈传怀说 。
广州市驻七拱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补短板解村民急难 串农旅促三产融合
■驻镇工作队帮潭村村新建成了电排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