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乡村“形实魂” 绘就美丽新画卷

【塑造乡村“形实魂” 绘就美丽新画卷】本文转自:人民网
塑造乡村“形实魂” 绘就美丽新画卷
西林县那佐苗族乡平别村“秀美田园”俯瞰图 。 李世华摄
村庄云雾缭绕,稻田绿意尽染,碧道穿村而过,溪水涓涓细流,民楼错落有致,庭院遍地开花……走进西林县那佐苗族乡平别村,一幅美丽和谐的乡村画卷映入眼帘 。
平别村,地处西林县那佐苗族乡西南部,主要居住着壮、苗两个民族 。 近年来,该村党支部坚持“村庄塑形、产业做实、文明铸魂”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全面提升乡村“形实魂”,着力打造“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新农村 。
村庄塑“形”,提升“颜值”
“自从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后,以前‘脏乱差’的现象没有了,村子也越来越美了 。 ”谈起平别村“脱胎换骨”的变化,正在自家庭院忙着种花的劳永治笑得合不拢嘴,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 。
为了提升村子的“颜值”,这几年,平别村通过实施“党建+环境整治”模式,推动党建工作与环境整治有机融合,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提升农村环境治理水平 。 如今的平别村,道路干净整洁、风景美丽迷人,成为远近闻名的“秀美田园” 。
目光所及之处,皆是新村美景 。 凭借着高“颜值”以及盆歪湖独有的美景,平别村吸引着大批游客纷至沓来 。 近年来,平别村把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程来抓,按照“水清、岸绿、景美”的要求,树立支部推动、党员带动、党群互动工作理念,实施党员联户制度,引导群众广泛参与,营造良好氛围;同时加大河长巡河力度,解决沿河垃圾、河道垃圾乱倒乱排等现象,规范河道治理 。 定期开展“门前三包”评比活动,用典型带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长效开展 。 动员村民在自家闲置地种植瓜果蔬菜,积极打造“微菜园”“微花园”等庭院经济,推动农村环境向美丽宜居升级,让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
产业做“实”,村强民富
如果说美丽的乡村环境大大提升了乡村的颜值,那么发展特色产业则是让平别村的村民鼓起了腰包、增强了致富的信心 。
“去年我种了20亩冷水稻,赚了5000元;今年我和亲戚黄兆勇一起开荒耕地,将面积扩大到了150亩 。 ”正值农忙时节,平别村的韦尚能这两天忙着下田插秧,一想到金灿灿的稻谷将换得一沓沓崭新的钞票,韦尚能的干劲更足了 。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 。 近年来,平别村依托区位优势,围绕“壮产业、富农民”发展战略,结合“3+1”特色产业,通过“支部带头、社企助力、群众参与”的模式,整合坝盆、龙滩等5个石山区土地资源,打造“千亩石山区冷水稻发展种植试点项目” 。 此外,平别村还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产业,并通过“猪-沼-田”生态发展模式,让猪粪变成农田里的有机肥,推动传统养殖业向绿色生态转型升级 。 产业的发展带动村民持续增收,2021年,该村稻谷年产量31.16万斤,产值42万元;出栏生猪80头,产值13.6万元 。
文明铸“魂”,乡风淳朴
“自从村里制定村规民约后,红白喜事都按照‘规矩’操办,铺张浪费的现象没有了,大家的经济负担也减轻了很多 。 ”说起村里立下的村规民约,村民黄炳能赞不绝口 。
乡村振兴,既要物质“塑形”,更要精神“铸魂” 。 为有效遏制陈规陋习,平别村党支部以乡风文明建设为抓手,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弘扬时代新风尚;同时建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并将德高望重、带动能力强的乡贤、村民等能人纳入“四会”组织,不断强化“四会”治理效能;以及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乡村文化大舞台等载体,扎实开展“党史学习”“壮族三月三”“丰收节”等党课宣讲活动和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浓厚文明氛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