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在拳先的三层功夫-汪荣安 李经梧宗师珍藏《太极秘籍》-郑确

一代宗师李经梧先生 。 自有爱习中华, 受过很多武林高手的传授 。 毕生钻研, 他不仅拳艺精深, 而且武德高尚, 为弘扬中华贡献他一生, 给后人留下很多财富 。 他十七岁开始拜刘子源先生为师, 习迷踪拳 。 三十年代又得到杨禹廷的指点和传授, 后又拜在杨禹廷门下, 在推手方面又得到王茂斋大师之子王子英师叔的悉心指点, 使以打下了较为深厚的拳基础 。 四十年代初, 余问陈式拳十七代传人陈发科先生在北京传艺, 仰慕陈氏拳的“缠丝劲”, 再拜陈发科为师, 习练陈式太极拳和陈式推手 。 得到老师的厚爱, 口传心授, 历十数载, 直到一九五七年陈发科大师仙逝而止 。 师爷李经梧虽离开我们, 但他的习武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 为了使更多人认识太极拳, 了解太极拳, 现将李经梧宗师珍藏的《太极秘籍》供太极拳爱好者参考 。 (一)三十七心会论腰脊为第一之主宰, 喉头为第二之主宰, 心地为第三之主宰 。 丹田为第一之宾辅, 掌指为第二之宾辅, 足掌为第三之宾辅 。
八字歌棚捋挤按世间稀, 十个艺人十不知:若能轻灵并坚硬, 粘连黏随倶无疑 。 採挒肘靠更出奇, 行人不用费心思;果能粘连黏随意, 得其环中不支离 。 三十七周身大用论 一要心性与意静, 自然无处不轻爽;二要遍体气流行, 一定继续不能停;三要猴头永不抛, 问尽天下众英豪;如询大用缘何用, 表里精粗无不到 。 十六关要论活泼于腰, 灵机于顶, 神通于背, 不使气流行于气, 行之于腿, 蹬之于足, 运用于掌, 足之于趾, 敛之于膸, 达之于神, 疑之于耳, 息之于鼻, 呼吸来往于口, 浑噩一身, 全体发之于毛 。 用功歌轻灵活泼求懂劲, 阴阳既济无滞病 。 若能四两拨千斤, 开合鼓荡主宰定 。 粘黏连随 粘者提上拔高之谓也, 黏者留恋缱绻之谓也, 连者舍己无离之谓也, 随者彼走此应之谓也 。 要知人之知觉运动, 非明粘黏连随不可 。 斯粘黏连随之, 亦甚细矣 。 顶偏丢抗 顶者出头之谓也, 偏者不及之谓也, 丢者离开之谓也, 抗者太过之谓也 。 要知此四字之病, 不但粘黏连随断, 不明知觉运动也, 初学对手不可不知也 。 更不可不去此病, 所难者粘黏连随, 而不许顶偏丢抗, 是所不易矣 。 对待无病顶偏丢抗失于对待也, 所以为之病者 。 既失粘黏连随, 何以获知觉运动?既不知己, 焉能之人?所谓对待者, 不以顶偏丢抗相对于人, 要于粘黏连随等待于人也 。 能如是, 不但无对待之病, 知觉运动自然得也, 可以进于懂劲之功矣 。 对待用守中土歌 定之方中足有根, 先明四正进退身 。 棚捋挤按自四手, 须费功夫得其真 。 身形腰顶皆可以, 粘连粘随意气均 。 运动自觉来相应, 神是君位骨肉臣 。 分明火候七十二, 天然乃武并乃文 。 身形腰顶身形腰顶岂可无, 缺一何必费功夫 。 腰顶穷研生不已, 身形顺我自伸舒 。 舍此真理终何极, 十年数载亦糊涂 。 太极圈退圈容易进圈难, 不离腰顶后与前;所难中土不离位, 退易进难仔细研 。 此为动功非站定, 倚身进退并比肩;能如水磨摧急缓, 云龙风虎象周旋 。 要用天盘从此览, 久而久之出天然 。 太极轻重浮沉解双重为病, 病因填实, 与沉不同也 。 双沉不为病, 自尔腾虚, 与重不一样 。 双浮为病, 祗如飘渺, 与轻不例外 。 双轻不为病, 天然轻灵, 与浮不等也 。 半轻半重不为病, 偏轻偏重为病 。 半者, 半有着落也, 所以不为病 。 偏者, 偏无着落也所以为病 。 偏无着落, 必失方圆 。 半有着落, 岂出方圆 。 。 半浮半沉为病, 失于不及也 。 偏浮偏沉, 失于太过也 。 半重偏重, 滞而不正也 。 半轻偏重, 灵而不圆也 。 半沉偏沉, 虚而不正也 。 半浮偏浮, 茫而不圆也 。 夫双轻不近于浮, 则为轻灵 。 双沉不近于重, 则为离虚 。 故为上手, 轻重半有着落, 则为平手 。 出此三者之外, 皆为病手, 盖内之虚灵不昧, 能治于外, 气之清明, 流行乎肢体也 。 若不穷研究轻重浮沉之手, 徒劳掘井不及泉之叹耳 。 然有方圆四正之手, 表里精粗无不到, 则太极大成 。 太极四隅解四正即四方也, 所为棚捋挤按也, 初不知方能使园, 方圆复始之理无 。 焉能出手隅之手, 缘人外之肢体, 内之神气, 弗轻灵方圆四正之功, 始出轻重浮沉之病, 则有隅矣 。 辟如半重偏重滞而不正, 自然为採挒肘靠之隅手或双实亦出偶手也 。 病多之手, 不得已以隅扶之, 而归圆中方正之手 。 虽然知底者肘靠, 亦及此以补其所以云尔 。 然后功夫能致上乘者, 亦须获採挒, 而仍归大中至正矣, 是四隅之所用者, 因失体而补缺云 。 太极平准要顶解头如准, 故云顶头悬也, 两手即平, 左右之盘也, 腰即平之根株也;立如准, 所谓轻重浮沉, 分厘丝毫则偏, 显然矣 。 有准头顶悬, 腰之根株, 下尾闾至囟门也 。 上下一条线, 全凭两手转;变换尾取分毫, 尺寸自己辨 。 车轮两命门, 一悬摇又转;心令气为使, 自然随我便 。 满身轻利者, 全刚罗汉炼;对待有往来 。 是早或是晚 。 合则即发去, 不必凌霄箭;涵养有多少, 一哈而之远 。 口授须秘传, 开门中见天 。

推荐阅读